【#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性管理学ABC理论》,欢迎阅读!

中国3000万经理人首选培训网站
人性管理学A、B、C理论
如果说员工不作为或者不符合要求是管理者的原因,那么,如果这个问题解决后,项目仍然执行不好,就一定是激励制度出了问题。而激励制度从某种角度上讲,也是一种领导力的问题。
(一)人性管理学A、B、C理论
1.X、Y、Z理论
人性管理学中,对于人性的假设有X、Y、Z三个理论:
X理论
X理论认为“人性本恶”,把人假设为是逃避责任的,不愿意积极工作的,是需要被控制的。所以对于员工,管理者就需要去控制、计划和监督。
Y理论
Y理论认为“人性本善”,认为人并不拒绝工作,只要得到恰当的激励,就会尽心竭力地努力工作。
Z理论
Z理论综合了以上两种理论,认为人同时存在积极和消极两种品格。基于这种理论,对待员工既要设法激励他积极的品格,又要用适当的管理制度对之加以约束,简单地选择严格管理或是亲情管理都不行。
2.A、B、C理论
人性管理学A、B、C理论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待这一问题的。
A理论
A理论认为:几乎在任何情况下,每个人总是想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去获取尽可能多的个人利益,这是恶的表现。根据这一理论,如果员工在执行项目的过程中,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他尽可能多的个人利益,他就会丧失积极性甚至不作为。
【案例】
中国文化中的三味毒素
中国文化中有这样三味毒素影响了管理组织的效力:
人之初性本善。安排工作任务之后,总觉得如果过多地检查、要求汇报就是对下属的不信任,是无端猜疑。于是往往不能“先小人后君子”,先明确工作的责任以及不能完成应受到的惩罚。
官本位。中国人崇尚“升官发财”式的成功,而且往往在处于高职位上时产生一些惟我独尊的思想,不再接受制度的制约。
欺骗行为。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会采取一些欺骗行为,漠视规章制度,甚至难以自控地要侵占属于他人或是组织的利益。
B理论
中国3000万经理人首选培训网站
在A理论的基础上,B理论认为:要确保每个人在组织中能够通过努力获得尽可能多的个人利益;
同时必须采取措施迫使每个人用公平的成本去获得个人的最大利益。这意味着作为管理者,首先要代表员工的利益,确保他们的个人利益能够在努力工作的前提下得到保障;其次就是激励他们按照规章制度努力工作。
【案例】
中国人为何勤劳却不富有
研究表明,中国人每年的劳动时间在2200小时左右,而美国为1600小时,荷兰1400小时,日本也只有1800小时,但他们人均创造的财富却远远高于中国,这是为什么呢?有专家认为问题的答案在于制度资本,每个工作组织给组织制定的制度资本不一样,会导致同样的实物资本和技能资本投入所得到的产出是不一样的。
良好的制度资本必须具备四大管理体系: ① 目标体系
如用“平衡计分卡”评核组织的绩效,借以寻求财务和非财务的衡量之间、短期与长期的目标之间、落后的与领先的指标之间以及外部与内部绩效之间的平衡。
② 激励体系
用人性管理学设计激励体系,确保员工运用公平的方法获得尽可能多的个人利益。 ③ 组织结构体系
在其中有序的工作,创造价值。 ④ 信息流动体系
首先要有会议体系,包括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种会议。其次还要具备公司资源管理体系(ERP)、客户关系管理(CRM)和竞争对手的信息研究系统(CIR)。
C理论
A理论是无形的手,是个人或组织充满活力的基础。B理论是有形的手,防止不合理、低成本的欺骗行为、保护公共利益是整个组织有序地、长期地充满活力的保证。所以A、B理论必须同时使用,这就必须有C理论。
C理论认为:个人可持续的最大利益只能来自于为他人创造利益的行为中。个人的成本付出与个人的利益所得之间成正比,但总存在时间滞延。因而作为管理者,如果想提高本部门的生产力,就必须尽量缩短时间的滞延,使员工感觉到在预期的时间范围内就能获得应得的回报。
3.人性管理学:一切的根源
相比之下,A理论说明了人性本恶,B理论则进行一种制衡,C理论则达到了恶始善终。另外,A理论是设计激励制度的蓝本,能够达到满足个人最大利益的目的;而B理论形成了公司的严格法制,防止了欺骗行为;C理论则是建立了一种每个人都有奉献精神的企业文化,同时触及了管理的灰色地带。因此,A理论就像空气中的氧气,没有氧气或氧气含量不足,人会窒息;而B、C理论就像空气中的养分,不同的养分可以结出不同的果实,决定着生存的寿命。可见三种理论缺一不可。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06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