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2022-10-24 05:55: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欢迎阅读!
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作者:李慎刚,赵文,张超哲,柏谦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17



一、前言

多年以来,我国坚持科教兴国战略,重视人才培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社会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把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高校在创新体系中的作用,作为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而研究教育科研成果创造、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提供等方面具有重大责任。同时,研究生培养方式的创新和优化是完成研究教育责任的重要前提。纵观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发展过程发现,我国的硕士研究教育是在借鉴、参考国外研究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整个研究教育发展过程中,在发展伊始,参照了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教育模式,然后不断结合我社会的自身发展特点,不断完善,形成了现在的教育模式。但是从总体上,依然延续了发展之初的“学徒式”的发展模式,主要以导师指导为主,而且,在培养过程中,虽然加入了课程教育,但是整个过程中,更以毕业论文为主,沿袭了“精英式”的教育模式。但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我国研究生的录取人数已经从1980年的22000人,增加到了2016年的517000人,我国已经实现了研究教育从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如何适应新形式下的研究教育的转变,进行研究教育模式的优化,是研究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当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当前,我国的硕士研究生从生源来源上,主要有脱产和在职两种。在职的研究生即工程士,主要是已经参加工作的在职人员,在上学过程中,基本不脱离工作岗位,一般采取周六、周日上课,或者如果同一单位,在同一学校同时读研究生人数较多,可以由院校到单位进行集中授课,其培养过程注重工程实际。对于脱产的研究生,也就是全日制硕士,在上学期间完全为学生身份,和普通学生一样,进行正常实习。而对于脱产的研究生,目前又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种。学术型硕士注重理论学习,为更高学位储备人才,目的是培养教育和科研人才;专业型硕士是为了弥补学术型硕士培养方式的不足,着眼生产实际,培养在一定专业领域内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从培养目标来看,工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相似。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的培养过程和质量要求如表1所示。从表可见,二者的培养模式是一样的。但在具体内容上,因为培养目标不同,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在课程的设置上也不同。

理论角度上,学术型课程设置强调基础和理论学习,而专业型硕士的课程设置强调工程应用和实践。在导师指导方面,专业型硕士强调增加企业副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指导。以L学为例,其文科类研究课程设置如下:学术型课程总数11门,理论11门,实践课0门;专业型课程总数16门,理论课程15门,实践课程1门。理工类研究课程设置如下:学术型课程总数12门,理论课和实践课分别为10门和8门;专业型课程总数18门,理论课和实践课分别占14门和4门。以D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其学术型硕士岩土工程和结构工程两个专业,专业型硕士为建筑土木工程专业。其课程设置区别如表2所示。

对比以上课程设置,因为三个专业不同,所以具体课程名称不尽相同,但是从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的区分上,专业型硕士只是增加了6个学分的实践课设置和2学分的基础专业课,而减掉了《学术报告与讲座》。另外,不管是学术型还是专业型硕士,在毕业时,都要完成硕士论文答辩并通过,才能毕业。

三、国外大学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我国的研究教育主要是在借鉴国外研究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全球著名大学为例,其在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如表3所示。

从表中可见,表中几所大学并没有一致的培养模式。但是他们基本上把研究生培养分为两类,其中以课程型和研究型这种方式区分为主,其他的很多国家也是这样区分的。其中,无论是从学分上,还是从培养内容上,二者都是有所区别的。另外,在毕业方式上,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实行两种模式,一种是修完学分即可,另外一种是在适当的完成一定学分基础上,再完成论文答辩。当然,从表中可见,也有的高校在实行一致的毕业论文答辩制度

四、分析与讨论

为了适应我国当前社会的发展,我国当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主要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种。而且,从课程设置和导师指导方面进行了区别性设置。但从当前的实际实行情况看,学术型和专业型的课程设计区别不是特别明显,所采取的毕业方式是否一致采用毕业论文答辩值得商榷。对于专业型硕士,尤其是工程硕士,写毕业论文的难度比较大。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不管是学术型还是专业型、工程硕士,研究生普通对于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高过了课程学习。尤其是工程硕士,更加的重视毕业论文而忽视课程学习。而从专业型硕士和工程硕士的设置初衷来讲,其培养目标是适于工程实际的应用型人才。

目前,我国社会正在向科技型和创新型社会转变,我国的研究教育模式也应该适应社会的发展,适时进行调整、转变。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M1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