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生活化的作文教学 》,欢迎阅读!
浅谈生活化的作文教学
作者:薛权红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3年第1期
江苏如皋市九华镇九华小学( 226541) 薛权红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在老师的逼迫下,他们东拼西凑,胡编乱造,写出的文章内容空洞,感情虚假,语言苍白。其原因在于作文命题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认为作文教学应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一、作文命题生活化
小学生的作文,从命题到形式,从形式到内容,都有着太多的限制,学生即便搜肠刮肚也写不出符合要求的作文来,因此我觉得作文命题应生活化。
(一)命题应贴近学生的生活
这是使作文具有实际意义的前提。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是写作的基础,可以触动学生的所思所想,能激起学生倾吐的冲动和交流的欲望,保证人人有话说。
(二)活用教材
总体上,教材中安排的作文都努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乐说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或生活环境各不相同,教材中的某些作文对一部分学生而言很贴近他们的生活,但对另一部分学生来说相隔太远,难以引起共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活用教材,用学生熟悉的同类事情或事物代替教材上的内容,实现作文内容与学生生活零距离的目标。
总之,好的命题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适应学生的思想实际,让他们觉得作文是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感受,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从而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觉得写作是件很容易的事。
二、作文指导生活化
(一)观察生活,提供源泉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的作文不能离开生活。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首先从生活中优选典型场景,引导他们认识周围的世界。学生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学生的智慧可以从观察中得到启迪,写作的题材也可以通过观察汲取生活的源泉。因此,为了广开“材”源,教师应打破课堂的界限,把学生引向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
丰富的生活积累是学生作文的源泉,生活中处处存在写作的素材。在实践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当做重头戏,扎扎实实地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
1.有的放矢。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力,使学生观察得细致、持久,从而获得具体、丰富的印象。李吉林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季节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春天,她有
意识地让学生看燕子在柳枝间、田野上疾飞的身影,小蜜蜂、花蝴蝶在花间飞舞的画面。秋天,她带学生去看南飞的大雁,拾飘落的树叶.看丰收的田野,领略傲霜的秋菊、红似二月花的枫叶。这样的观察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认识是具体的、深入的,为写作动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观之有序。观之有序就是指导学生根据所观察事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的方法。观察有顺序,学生的思维也就有序了。如写桃花时,我安排了“远看桃花——近看桃花——细看一朵花”的顺序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地观察,顺应了学生的认识规律,从而达到“情动而辞发”的境界。
(二)感受生活,激发欲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参与、感悟生活,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1.开展活动,丰富素材。实践是认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让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可以调节沉闷的教学气氛,还可以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以下是我们可以开展的活动:
一是节日活动。结合节日开展一些主题活动,如《妈妈,您辛苦了》(妇女节)、《红烛颂》(教师节)、《赞歌献祖国》(国庆节)等。
二是游戏活动。游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愉悦的世界,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的重要形式。将游戏活动与作文结合起来,让学生玩了写,写了玩,实际上是把欢乐和童趣带进了作文的天地。我在教学中通常把作文指导课改成游戏活动课,开展“画耳朵”“斗蛋”“吹鸡毛”等游戏。
三是竞赛活动。在每年的校园艺术节中,评选声乐、舞蹈、课本剧等艺术小明星;在“学雷锋”活动中,由学生自主评选助人为乐的小雷锋、勤俭节约的小雷锋、有钉子精神的小雷锋等。
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作文教学的内容,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
2.广泛阅读,充实素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好作文必须大量阅读。叶圣陶先生这样教子女写作:从不给孩子教授作文入门、写作方法之类的东西,仅要求子女每天读些书,至于读什么,悉听尊便,但是读了什么书,读懂了什么,都要告诉他。叶老教子作文的方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教学中我注重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面。除了利用学校图书室,我还让每位学生从家里的藏书中精选三到四本上交班级图书角,统一管理,随时借阅。对学生的阅读方向,我从不加以限制,任学生据其所好广泛涉猎,并每人发一本读书日记,里面分这样几个栏目:书(篇)名、作者简介、主要内容、好词佳句精选、阅读心语,让学生把自己从报纸、杂志、书籍中看到的东西分门别类地填人其中。广泛的阅读使学生“材”源滚滚,妙笔生花。
(三)创造生活,愉悦身心
李吉林老师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说:“想象是人的创造性活动的一个必要因素。进行想象性作文实际上是将积累的表象进行改造的过程,它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其目的是为了发展儿童的创造力。”教师要想方设法拓宽学生想象的空间,使他们将记忆中的表象有效地组合起来,创造出新的形象。我在实践中设计了如下形式:
1.借物联想。教师有意识地出示一些小物体,给学生以直观的刺激,唤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力,然后引导他们写作。一篇篇感情真挚、行文流畅、构思奇特的作文悄然诞生了。
2.借声联想。借助各种音响,激发兴趣,引导想象,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重构生活,产生表达欲望。
3.入境联想。作文是生活与思想、环境与情感、客体与主体相熔铸的产物,写作思路离不开情境的诱发。我曾组织学生到长江边野炊,烟波浩渺的江水、一丛散发着幽香的野花、一片郁郁葱葱的芦苇、几尾小鱼都会使学生们兴奋不已。他们席地而坐,倾听水声、风声,置身于
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旷神怡。在情境的催生下,学生们展开想象,思维活跃,好文亦应运而生。
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容许口是心非,弄虚作
假,”这是作文教学的生命。在生活中写作,因生活而作文,这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观点是一致的。因此,作文教学应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责编 莫彩凤)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hn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