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DOC】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范围(精)》,欢迎阅读!
绪论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范围
一、 二、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一) 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
1. 研究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人的社会化如何在特殊个性决定下,在环境作用下,形成个
性化性格特征的。内部借助个体生物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基因、血型、体质对个体的影响。外部借助社会学、文化学、历史学理论,研究具体家庭、学校、小群体、社区、民族、历史环境、时代变迁对个人性格特征形成的影响。
2. 研究人的社会动机。包括社会动机的种类和理论说明,社会动机的外在表现特征、模式等
内容。
3. 研究人的社会认知。包括3个方面:一是对他人的认知,或叫人际认知。如对他人个性特
点、表情、行为的认知,对人际关系的认知等。二是对自己的认知,也叫自我认知。包括自我评价、情绪自我认知等等。三是归因问题,即研究人是怎样寻找自己的或他人的行为原因的。
4. 研究社会态度和态度的改变。什么影响人的态度发生变化,变化的过程与程度如何,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这是一个动态研究过程。对研究者而言,可以进行跟踪调查,对自我研究者而言,则是建立心理分析机制与习惯。看自己心路变化历程。 (二) 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
这个层次的研究必须建立在第一层次研究的基础上。知己知彼。再从自我研究引申到个体与个体间关系的研究。主要包括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社会影响三个方面。其中,人际关系研究主要探讨人际吸引、人际关系的测量和改善。人际沟通的主要内容包括沟通的类型、功能、程序以及如何提高沟通的效果。社会影响的研究主要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行为是如何相互发生影响作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用有效果的理论是好理论。 (三) 群体心理
群体是指相互有着各种关系的各种人群,大大小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错综复杂。大到民族心理,小到家风,都属于群体心理研究范畴。人是怎样受其所在各种群体影响,群体内部各成员之间,领导者与成员之间,都是怎样发生相互影响的。小群体间——死党之间,又是一种怎样的相互影响方式,他们的凝聚力如何形成,具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如往大处说,中国人、日本人、美国人、印度人,他们的民族群体心理有何差异?往小处说,为什么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的性格特征。这些特征又是怎样形成的? (四) 应用社会心理学
环境社会心理学:人和生活环境的相互作用,如噪音、污染、自然灾害对人的社会心理的影响。集体臆症,集体恐惧,集体焦躁等等。
健康心理学:研究某些身体疾患与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如三年自然灾害造成普遍浮肿,对饥饿的恐惧心理等等。
法律社会心理学、宣传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心理学……总之,可应用于各种行业、各个方面。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
具体研究方法
1. 观察法 对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观察。对研究者来说,是在不干预被研究对象的情况下进
1
行的观察。对自我研究来说,则是有意识地自我观察。跳出来,看进去。养成用心、用眼、用一切感官与大脑观察的好习惯,做个有心的社会人。
2. 实验法 又分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和现场实验法。我们不用分那么多,不是学专业
的。只用一种方法,自我实验法,把自己与自己的环境当成一个实验场,有意识地、自觉地进行各种尝试与实验。一种方法失败了,不妨再总结教训,换另一种更好的实验法。吃一堑长一智。
3. 调查法 可分为二种,访谈法和问卷法。前者是面对面地问,后者是用文字回答提问。我
们的调查法,应加入一个历史法。即回溯你想了解的对象(包括自己)及问题的历史形成与发展过程的方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了解,目的就是为了追根溯源。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调查法其实就是为了深入了解事实真相、来龙去脉及相互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4. 档案研究法 也可以加入书籍研究法。搞不清楚问题,无非二点,一是资历浅,二是知识
少。读万卷书,走万里路。书可以先读,也可以边走边读。别把二者对立起来。跟着问题走。需要什么补什么。不明白了,看看祖先是怎么说的,看看外国人是怎样做的。但有一点,必须以自己为主体,不能跟着别人走,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因为谁都不是你,谁都不能代替你去处理问题。谁都不可能替你过日子。
二、 应注意的问题
1. 偏向与偏见都是难免的 谁也不是生而知之者。从一个人的小世界,慢慢走到一个更广大
的世界,就是不断去除偏向与偏见、不断扩大胸怀与包容度的过程。一个人的成就有多大,直接决定于他的心胸有多大、包容度有多大。宰相肚里能撑船。别怕别人说你不成熟、有偏见、甚至固执。只要本着对自己负责的精神,认真地不断认识自己,就是一个不断去除偏见,不断进步的过程。
2. 伦理与道德问题 其中包括对自己坚定的许多理念进行反思,经过反思之后的理念,才是
真正坚定的理念。这其中必须经历一个自我实践、碰壁的过程。不吃一堑真长不了一智。听来的道理再好,如不化为自己的行动,也变不成自己的理念。总之。一句话——认识自己就是认识社会。因为你就是社会人,认识社会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认识自己。
三、课堂要求:
1、 跟着自己的问题走。没有统一考试,写自我社会心理分析报告。成绩主要看个人悟道与修行
程度。研究生待遇,就是共同讨论问题,而不是满堂灌输知识。具体知识应该靠自学。 2、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所有理论能够有兴趣学,变成自己的东西,关键在是否有急需
解决的问题。随时提出问题,大家共同研究讨论。理论也就变成活的了,也容易理解和掌握了。如学会计,如自己创业,逼着也会了。在战争中学会战争,在生活矛盾冲突中学习锻炼提高处理问题的方法与水平。讨论是我们这门课的特色之一,让你们有充分的发言机会。这是为自己今后的生活学习的课。
3、 纪律要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考勤算平时成绩,共10分,分几次抽查点名,提前不打
招呼,无故不到者,按缺勤计,缺勤1/3以上者,没有成绩。这也是为了帮助你们养成负责任的习惯。倘若上班,无故不到,哪怕迟到,都直接扣钱,你们没钱可扣,只好扣分。先小人后君子,丑话说在前头。只当提前上班,提前实习了。对你们严格点,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来了,认真听,总会有多多少少的收获,不来,受损失的是自己。
第三节 课堂调查(面对自己)
一、 个人简介
自我介绍:1.姓名、性别、年龄。2.家庭背景:父母职业、家居社区、兄弟姐妹排行。3.社会化过程简介:最影响你的人是谁?上过的学校、对学习的感觉,对自我学习历程的评价。 二、 问题与困惑:心理矛盾、问题是什么?没有也如实写。直指内心。。 三、 兴趣与建议:想了解知道什么?想讨论什么热点问题?对上好这门课有何建议。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nM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