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给童话加点“料”》,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给童话加点“料”
作者:米莹
来源:《教育·校长参考》2018年第10期
童话是文学作品中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表现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反复结构”是童话中最常见、最经典的结构,这种结构最大的特点就是情节类似、写法相同。北京版小学语文第四册教材中有一篇童话《七颗钻石》就是反复结构的童话。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童话故事时不只关注故事的内容和情节,还关注文章的结构和特点,能给童话故事加点“料”,笔者在进行本课教学时进行了初探。 了解课文地位,确定教学重难点
《七颗钻石》是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爱”为主题,让学生懂得做人要有爱心,作为单元起始课文,《七颗钻石》就承载着此教学任务。而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这篇童话,写的是在一次大旱之年,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由于她的爱心,水罐从空变满,从木的变成银的,又从银的变成金的,并涌出清澈的水流,射出七颗钻石,升上天空的故事。水罐的几次变化,就是运用“反复结构”来表现小姑娘的无私大爱。本课教学基于童话的特征,通过童话学习语言,感悟美好情感。同时,引导学生认识本课童话的结构特点。让学生知道不仅要关注童话的内容和情感,还要关注童话的表达方式,使学生不但爱读童话,而且会读童话。
进行课前调查,分析学生情况
在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前测,以了解他们对童话的认识和程度。通过调查,我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喜欢读童话。而学生的不足是:对于童话中的“反复结构”,77.8%学生并不了解。而通过进一步访谈,我发现选择知道的那22%也没能说清楚什么是反复结构,且语言表达缺乏条理性。
基于上述分析,我将本课教学重点确定为:了解神奇的力量源于小姑娘广博无私的“大爱”。本课教学,旨在让学生发现反复的情节所传递出的神奇背后隐藏的情感,揭示“爱心创造奇迹,善良永存人间”的主题。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认识童话中的“反复结构”,并初步尝试运用“反复结构”补编童话。 设计教学板块,突破重难点
复述故事初步感知结构特点 一是激趣导入:出示学过的童话故事图片,让学生猜名字。童话故事图片中的《小壁虎借尾巴》《小蝌蚪找妈妈》等都是反复结构的童话,为后面感知童话故事结构特点做铺垫。二是理清主线:请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学习,思考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E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