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一提纲第202122课》,欢迎阅读!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建国初期民主建设的成就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初步形成: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新政协会议的内容:
①通过 ②选举 ③决定
(2)新政协会议的意义:
①为新中国政权建立做好了准备
②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建立 (3)新政协会议的职能
①1954年前:代行人大职权(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②1954年开始: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2.发展:1956年中共“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3.进一步完善:1982年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创立:(1)《共同纲领》规定(1949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定(1954年) 2.意义:(1)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本目的: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二、文革时期民主法制的破坏 1.揪斗 2.刘少奇案
3.宪法和法律成为空文,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了保障。 4.全面夺权 5.两会不能召开
三、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 (一)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1.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律建设方针 2.1982年修订宪法 3.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二)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1.重新召开两会 2.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4.村民选举制度的推行 (三)一国两制”构想和实践 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构想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 (2)构想的含义: (3)伟大意义: 2.“一国两制”的实践 (1)香港的回归 (2)澳门的回归
(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①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a.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的结束 b.两会的建立 c.九二共识
d.频繁的交往:人员、经济、文化、政党 ②影响两岸关系的因素 a.有利因素 b.不利因素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0Z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