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国体育影像传播的发展脉络及分类——评《体育影响传播》》,欢迎阅读!
我国体育影像传播的发展脉络及分类——评《体育影响传播》
作者:尚君,曹建承
来源:《传媒》 2017年第21期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力量和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家提倡要不断发展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及活动,不断加强我国的文化建设水平,而体育作为我国各项文化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已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用它强有力的躯体形象传达着丰富的时代精神和社会面貌。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国务院批准的《国家体委关于进一步开创体育新局面的请示通知》明确提出,发展体育不仅是增强人民体质的一种方式,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力手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影像成为现代艺术表达中广泛
应用的一种传播符号后,由电影、电视、图片相结合的体育影像,所具备的传播意义在歌颂体育精神、表达任务感情等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目前国内外研究体育文化的文本虽然越来越多,但报纸、杂志等媒介还是占据着主要地位,很少有系统的文章或书籍涉及体育影像的发展和传播,关于体育方面的影像研究迫在眉睫。由龚莉萍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17年3月出版的《体育影像传播》一书,系统且全面地梳理了体育影像的发展过程,归纳了体育影像传
播特点,填补了体育影像这一领域的研究缺失,为体育影像传播的研究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框架。
该书共分为六个篇章,作者以体育影像传播的语境与特征作为切入口,将体育影像分为五种类型进行研究,这五种类型分别是体育故事片、体育纪录片、体育科教片、体育动漫电影和奥运官方电影。
体育影像传播的语境与特征。作为全书的第一个部分,作者从体育影像传播语境与特征入手,介绍影视与体育,体育影视与文化传播的关系,她从体育影像传播的文化语境出发,认为影像传播是视觉文化时代的主要特征,体育影像作为当代艺术表达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传播符号,具有独立性、抽象性和一般性。作者的这种写作方式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把握全书内涵,较快地进入到体育影像传播领域。作者认为,电影作为呈现影像的主要载体,从1918年我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体育题材的纪录片《东方六大学运动会》拍摄至今,我国已经有六百余部体育题材的影片。作者将这些影片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从这五个时期的体育题材电影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体育电影总是蕴含着积极奋斗的励志精神。不论是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还是“文革”时期或改革开放之后,体育影像总是背负着民族的情怀与梦想、秉承着爱国主义的精神、承载着个人命运与时代的关系。电影的重要构成是他的叙事结构, 体育电影也不例外。只有好的叙事结构,才能清晰地表达影片的主题。作者认为,竞技比赛需要用“对抗叙事”来表现,在对抗的瞬间,人们紧张的心需要随着场上“主人公”激烈的竞争而跳动,这样才能突出主题。坚持梦想的叙事结构需要用“神化叙事”的叙事策略,神话叙事是指情节发展到最关键的时刻时,往往会出现一个“力挽狂澜” 的英雄人物来救场,完成整个文本从挫败到成就梦想的跨越,这种跨越作者认为是众望所归的一种期待。不同的叙述方式可以为影片带去不同的观影效果,不同的表现手法也一样可以传达给观众不一样的审美。比如,镜头速度的快慢会形成不一样的动感体验,镜头组接的好与坏也会带来不一样的时空效果,音效的处理可以强化节奏和情绪等。
体育影像的五种类型。体育影像的五种类型是全书第二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总分的写作方式让读者的脑海中清晰地形成了全书的整体框架和脉络。
在这个部分中,作者首先介绍体育故事片。自1918年我国拍摄了第一部体育题材的影片后,我国的体育故事片也反映出不同的时代主题。首先作者从脉络上,将我国体育故事片分为四个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前、“十七年”时期、改革开放初期以及新世纪以来。这四个时期的划分,让读者一目了然地看出我国体育故事片发展的脉络。随后,作者用我国第一部体育故事片《一脚踢出去》作为案例,生动表现出体育故事片的发展方向,体现出国家发展体育文化的决心。
与故事片不同,体育纪录片更多承担着反映社会现实的任务。作者将体育纪录片分为三类,即赛事的报道、体育运动员的专辑、团体生活的记录,通过从各个角度记录的素材来表现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的内涵。作者的这种分类手法全面地概括了体育纪录片各个方面。从这三类出发,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体育纪录片的传播形态,发现体育纪录片在主题呈现、叙事策略、风格面貌上的变化和发展。自1918年以来,我国体育纪录片的题材从单纯的赛事记录转向到人文关怀,从单一的叙事模式走向了多元的叙事模式。随着时代进步和文化开放,题材表达也从反映民族精神回归到体育精神,以及对体育精神的深度挖掘。放眼看去,虽然我国体育纪录片的整体发展还处于较为落后的位置,但是,林林总总中也不乏一些优秀作品在理念创新、美学探索和艺术品质上有着不错的表现。作者举了三个例子来支撑她的论点,分别是《体育人间》栏目、纪录片《我的奥林匹克》和《筑梦2008》。通过作者对这三个影像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加立体地理解体育纪录片的内涵和精髓。
随后,作者从商务印书馆在20世纪20年代拍摄的《女子体育观》《陆军教练》等影片谈起,说到了体育教科片。虽然这些影片在战争年代没有被保存下来,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作者对历史文献资料的研究中发现,我国最早的体育科教片是为了配合学校教学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宣传教育而出现的。跟着作者思维,不难发现,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我国体育教科片迎来发展的春天,尤其是到亚运会前后,体育教科片的制作数量达到了顶峰。作者对1986年由管德明导演拍摄的《中国传统武术八卦掌》评价很高,该影片获得了第45届国际体育电影节的特别奖,是新中国首次获得国际大奖的体育科教片。通过作者对这部影片的介绍,我们明白了科教片也可以充满艺术感和审美趣味,作者的叙述为我们探索体育影像的发展方向开辟了新的视角。
除此之外,作者还另辟蹊径,归纳总结了体育动漫影像的发展脉络。我国动漫产业虽然刚刚起步,但作者已经清晰看到时代发展的必然性和前进方向。她用敏感的观察力,将动漫与体育相结合,认为体育动漫作为新兴的文化产业势必会在当今世界娱乐化的大背景下发展壮大,成为发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渠道和发展方式。作者的这种角度不仅利于体育影像的分类,而且还在不经意间指出了我国体育影像的发展方向。我国体育动漫产业刚刚兴起,需要大量借鉴别国的经验,故而,作者用美国和日本的体育影像为例,向读者清晰地传达体育影像的发展内容和方向。在阅读日本和美国的经验中,读者又跟随着作者的视野看到我国体育动漫的不足之处,这种让读者随着作者的思维前进和思考的巧妙安排和构思,值得其他作者学习和借鉴。
奥运精神是体育精神中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所以作者把奥运官方电影看作五种类型中的一个独立的方向,她将奥运官方电影的发展与传播单独列为一个章节,这种划分丰富了体育影像的类型。这一章节中,作者向读者介绍了奥运官方电影的诞生历史和意义。她梳理了1912年至今的奥运官方电影的历史轨迹,整理了期间24部奥运会官方电影的特点,对历届奥运会官方电影进行评价,这些内容让读者更加丰富地把握了奥运官方电影的内容,而且复杂且庞大的数据及资料也为后来学者在奥运官方电影的研究上做出重要贡献,为系统研究中国体育影像发展和传播开了一个好头。
该书从选题、策划到成书历时六年,不仅选题新颖,是体育影像传播方面的开山之作,而且叙事手法干练、角度独特、脉络清晰,不失为一本值得深入阅读的著作。
作者单位 尚君 北京城市学院
曹建承 中央美术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9u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