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三联考作文“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辩论稿原题解析及优秀范文

2022-11-28 19:15:3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21高三联考作文“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辩论稿原题解析及优秀范文》,欢迎阅读!
联考,范文,高三,高于,辩论
2021高三联考作文“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辩论稿原题解析及

优秀范文

作文原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三国时期文学家李康在《运命论》中说:“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意思是“德行高于众人,众人必定会对他加以诽谤”然而,汉代儒家学者郑玄却认为人们对“有高德者则仰慕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意为人们“看见品德高尚之人就会仰慕他,看见行为光明正大之人就会效仿他”。

某中学拟以“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正方)和“行高于人,众必仰之”(反方)为辩题举行一场辩论赛,请你选择其中一方的观点,写一篇辩论词,以一辩的身份进行开篇陈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800字。

审题指导 一、题目来源:

这一类型的题目源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表达交流部分:学会辩论—学会反驳。 题目采用辩论赛的形式,既能让教师注重对教材的研读,又能让考生在写作中提高核心素养。不管是三国时期文学家李康在《运命论》中的话语还是汉代儒家学者郑玄的观点,都反映社会中存在的现象。作文时效性强、思辨性高,“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与“有高德者则仰慕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两种观点是对立的,不仅引导考生全面看问题,而且引导考生思考在当下这样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自己应该怎样面对英雄人物和先进人物。考生写作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选择正方或者反方来辩论。但不论站在哪个角度辩论,都必须做到观点鲜明,针对性强,理由充分,符合文体。

二、切题立意:

1.从正方角度: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2.从反方角度:行高于人,众必仰之。 三、注意辩论词的格式 作文范文

行高于人,众必仰之

尊敬的对方辩友:

大家好!

行为世范者青史留名,万古流芳。世人以其德而榜之,以其贤而效之。诚然,一个人行高于人,会招致一定的诽谤,但更多的,是人们的敬佩与仰慕。所以我方坚定地认为:行高于人,


众必仰之。

行之高者如深谷幽兰,不言自香,众人闻香而至。

尊敬的对方辩友:君不见屈子独立汨罗之身影感动了多少仁人志士,令世人趋而仰之,百年后仍过端午来纪念;君不见孔子周游列国,因仰慕他而追随的弟子多达千人,他的学说更是影响千年;君不见为革命献身的千千万万烈士,天安门前屹立不朽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记录了他们行高于人的一生,来此瞻仰之人络绎不绝。正如汉代儒家学者郑玄所说:“有高德者则仰慕之,有明行者则行之。”

行之高者如巍峨高山,高山仰止,众人望峰效之。

尊敬的对方辩友,法捷耶夫说:“青年的思想愈被范例的力量所激励,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诚哉斯言!这就是榜样的力量。正是国家领导人率先垂范,中国抗“疫”战斗中才有了各行各业的忠于职守;正是有像钟南山、李兰娟一样的榜样的指引,中国抗“疫”战斗中才涌现出了更多的白衣逆行;正是中国人民对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德行“见贤思齐”,才取得了抗“疫”斗争的伟大胜利。高山巍峨,望峰效之;行高于人,众必仰之。

反之,众人皆有明辨是非之心。那些行高于人者,即使遭到了一时的诽谤,也终会云开“误”散,受人敬仰。

尊敬的对方辩友:明辨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所以面对品行高低,人们必会做出自己的选择——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秦桧在岳飞墓前跪了千年,也终换不来人们的原谅;疫情防控中那些违背政策之人一经曝光,就会遭到人们的口诛笔伐。而那些因扶老人遭到一时非议的人,那些因救人而闯红灯遭到一时诽谤的人,那些因做好事而遭人误解的人……虽然会遭到一时的误会与不理解,也终会遇到反转,云开“误”散,受到人们的敬仰。

翻开新世纪的篇章,社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正能量。行之高者,如香草美人,众必近而嗅其香;行之高者,如霁月春风,众必趋而沐其清;行之高者,如浩瀚星空,众必欣而仰其行。

最后,再次重申我方观点:行高于人,众必仰之! 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7wa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