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3-12-15 08:31:3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欢迎阅读!
医学院校,就业问题,对策,毕业生,医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医学院校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及对研究

作者:黄也格

来源:《经营管理·中旬刊》2016年第06

要:随着全日制学院的全面升级扩招,综合型大学面向全社会打开,学科宏盖齐全,办学规模庞大。因此,医学院校也不例外,开设非医学专业从而转变为综合型大学。但是在大学生已经市场化的当今社会,日趋严重且激烈的教育市场与毕业生就业问题相互交织融化。本文将通过对温州医科大学非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及原因进行研究探讨并且学习,寻找出合适的切入点摸索出科学的方法,来帮助非医学专业毕业生们以及提高他们的就业率。 关键词:非医学专业大学生 医学院校 学业及就业困惑 解决方法及对策

迅速发展的社会,在即将到来的2020年,社会平困线基本消除,梦寐以求的全面小康社会将要建成。因此,在教育方面,高校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开设非医学专业向综合型大学转变,比如公共事业管理、外国语、计算机等专业,但是与传统老牌的医学专业相比,新生生源、师资力量以及教学经验都是有所差距的。这样一来,匆匆四年,就业问题随之凸显;虽说并不能引起社会的关注,但是在非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心中答案是迷惘的。本文以温州医科大学2015届非医学专业毕业生为例,通过网络社交、问卷调查等方法去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希望整理信息并且寻找出合理的方法去帮助应届以及后续非医学专业毕业生。

一、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

1.从数据分析上。温州医科大学设有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环境科学、劳动与社会障、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电子信息工程英语、日语非医学专业,在2015届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中,第一临床医学院本科生总就业率96.87%研究98.29%;第二临床医学院本科生总就业率94.66%研究98.52%;口腔医学院本科生与研究生都达到了100%(因为人数少)。截止2015831日,研究生学历毕业生885人,实现就业847人,初次就业率为95.71%;本科学历毕业生2502人,实现就业2331人,初次就业率为93.17%;专科学历毕业184人,实现就业175人,初次就业率为95.57%。然而人文与管理学院毕业生156人,初次就业143人,初次就业率达到了91.67%,外国语学院毕业生66人,初次就业率为93.94%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167人,初次就业率为94.01%;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为93.53%。从数据上,可以看到非医学专业人数并不少,但是就业率较医学专业略低,人文与管理学院甚至低于平均初次就业率。

2.从问卷调查网络社交上。数据并不能代表一切的结果,因此可以通过收集毕业生的问卷来表述更深层次的就业情况。在专业对口率中,医学专业完全相关程度高达68.55%,完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专业不相关为0.45%;非医学专业完全相关程度为22.17%,完全专业不相关为11.88%;其中,以公共事业管理为例,完全专业相关只有4%。从中显示出了非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很低。至于就业满意程度,温州医科大学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满意率为92.57%,异常满意率达21.45%,而非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满意率为86.17%,异常满意率为11.67%。非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满意率低于医学专业毕业生。非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层次良莠不齐,种类繁多,发展方向跨度之大无法想象;而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层次则单调乏味,选择的余地并不多。 3.分析可得就业情况。从1.11.2中可知与医学院校医学专业毕业生相比较,非医学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不高,就业满意度不高,专业对口率不高,因此,就业较医学专业毕业生难。

二、非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不容乐观的原因分析

1.关于非医学专业毕业生自身就业硬实力。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进入大学时高考分数略高或持平于医学院校分数线,并且超过40%学生被调剂进入非医学专业。因此在成绩和学习态度上,非医学专业学生并没有医学专业学生理想,而且临床专业学生成绩远大于非医学专业学生。因此,非医学专业毕业生经过4年的学习,获取的知识水平不高,导致就业硬实力差。 2.大学期间课程学习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非医学专业在课程安排上专业针对性并没有非常突出,专业知识涉及浅。学生在上课时认真程度不高,课时课后学习氛围不浓厚。由于大多非医学专业是新开,在教学方面的经验不凸出,照搬照抄其他非医学综合大学,师资力量也相对薄弱。除此以外,由于是医学院校课程方面会加入跟医学有关的课,但也只是表面,对于就业时的帮助少。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传统医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会有医院见习、实验室等针对性的课程安排,具有学以致用的意义。而非医学专业实践课程安排大多是在教学日历上出现,学生重视程度不高。

3.社会认知度和就业市场方面。医学院校出来的都是当医生的,在亲戚朋友眼中,是这样子的惯性思维。43%医学专业学生当遇到那你一定是医生了成绩这么好啊,医生很有出息等对话时会感到尴尬。因为医学院校社会所认知的主流思想还停留在扩招之前,所以非医学专业在大家眼中显得突兀、奇特。以至于在人才招聘市场、校园招聘会以及五花八门的招聘网站上,非医学专业毕业生在相同岗位竞争上不如其他传统高校因为人为思想因素。笔者认为这种社会认知度并不会在今后几年提高。

4.升学率与就业信息公开方面。一般而言,硕士学位在就业率大于学士学位。温州医科大学在2015届全校研究生毕业生885人,非医学专业仅29人,其中包括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28人,信息工程学院1人。可以看出学校不具备开设比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研究生站点的综合实力。在校园招聘宣讲会上,天使之翼医疗人才专场招聘会,各市、县卫生系统、医院公开招聘等活动占据半壁江山,而针对非医学专业的招聘会少之又少,往往招聘的是专业不限制以信息简略,比如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宣讲会、金宝贝早教中心宣讲会。这难免会让非医学专业毕业生感到就业迷茫。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就业建议及分析

1.医学专业学生储备知识水平提高自身就业竞争。笔者认为非医学专业学生不能一味地认定自身的专业学科差,医学专业怎么怎么好;应该辩证地看待自身专业,如果大学4年都要学习目前专业课程,那么就要摆正学习态度去完成本科学业。在学有余力的同时,积极扩展课外知识,拓深自身视野,成为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 2.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适合自己的就业价值观。准传统的地域就业观和物质待遇就业观弥漫在大学生毕业生之间,笔者认为虽然理想是美好的,但是现实并非完全残酷;重视事业奉献,艰苦奋斗这种高贵的品质即使不能用在每个毕业生的身上,也能够作为一种就业意识进行潜移默化。至于创业观与择业观,积极勤奋的自主创业不但能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值,还能带来正面的生活态度。除此以外,不断地就业再就业积累起来的择业观未尝不是一种丰富的人生宝藏。

3.学校合理优化非医学专业课程。合理的课程安排,在学习时会感觉到乐在其中。学校可以深入调查研究和探索非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标准、社会定位,以弥补这些专业先天不足的底蕴。设置稳健科学课程模块,具有针对性、方向性、目的性。在实践教学方面,合理安排实践与课堂课时,完美搭配,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增加就业核心竞争力。另外,笔者认为医学院校应该重视非医学专业学生,可以让浓厚的学习氛围在他们之间传递,从而增强新学科的根本实力。

4.社会认可度的提高是个漫长的过程。非医学专业毕业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随着时间的迁移,笔者相信政府会越来越重视这个群体,从而推出相关的就业支持政策。至于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希望可以早日消除专业歧视,更加看中毕业生的综合实力素质与技能水平,把培养大学生毕业生作为一个提升社会价值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勇. 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M]. 2014. [2]刘康.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M]. 2014.

[3]海峰. 2014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报告[EB/OL]. science.china.com.cn2014.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7bT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