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弱化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男孩偏好思想

2023-02-22 04:37: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弱化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男孩偏好思想》,欢迎阅读!
弱化,偏好,少数民族,男孩,农民


如何弱化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男孩偏好思想

摘要:根据我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的新生儿出生性别比逐年上升,偏离了正常的范围。已有的研究表明,新生儿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是由于男孩偏好思想的存在。研究的基础上,笔者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社会学的角度提出建立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型机制、在男娶女嫁地区鼓励招赘婚姻的形式、改变财产继承制度建构新型生育文化构建男女平等的社会性别文化以及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等措施来弱化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男孩偏好思想,从而使广西的人口发展朝着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型;招赘婚姻;财产继承制度新型生育文化社会性别文化计划生育政策

世界人口发展史表明,性别比应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是正常的,正常的性别比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联合国提出新生儿出生性别比的通常值域为102-107之间。目前已有的各种统计结果也表明,在没有受到人为干扰的正常情况下,各国新生婴儿的性别比一般都是在102-107之间波动。但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壮族、土家族、侗族、瑶族的出生性别比甚至超过了120



广西壮族自治区内有汉、壮、瑶、苗、侗、京、仫佬、仡佬、彝、毛南、回、水等12个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2005年国家统计局1%人口抽样调查,广西的出生婴儿性别比仍高达121



根据当前已有学者的研究导致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们的男孩偏好思想的存在,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民存在着男孩偏好思想,这一思想的的存在带来了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损害女性健康,侵害女性的生存和发展权、不利于男女平等、生育率难以降低、婚姻市场的挤压社会后果。这不利于人口再生产,给社会经济文化与人口的和谐健康发展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应引起社会和有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应采取有效措施阻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的少数民族大多数集聚在农村,多数从事农业劳动,但按照社会性别理论,生理因素在农业中占主导地位并不是导致男女性别差异的唯一因素,它的形成与存在有悠久的时间和历史是多种原因的综合结果。笔者借助社会性别理论性别分层和性别不平等理论,在综合调查研究结果和参考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一些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女性的生存环境,弱化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偏好男孩的建议。



1建立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型机制

广西的计划生育政策的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夫妻终身只生育一个孩子的,经本人申请,所在单位核实,乡、镇或市辖区的计划生育部门批准,发给《独生子女优待证》,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发给保健费。此外,国家深化计生利益导向机




制,要求各地给60岁以上的独女户每月发放一定的养老金。这是国家从生育角度对农村养老保障的有力支持。全国各地都当前也按照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给予独女户发放一次性奖金和更多的就业、生产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当前我国很多农村对这些政策的宣传和落实还不够到位。很多农民不了解这些政策,也没有从中得到实惠。当前广大的农民,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民对生活的质量还是很低的,他们当中很多人想方设法的想生育一个男孩很大程度上也是希望男孩能给现有的生活带来一些改变,能过上更好的日子,尤其是在自己老的时候有所依靠。此,不断加大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养老保障基金,尤其是独女户的投入是很有必要的。



此外,笔者在参照各地计划生育工作及农村养老保障工作经验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想可以在有男孩偏好的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将计划生育工作与养老保障工作结合起来,建立一种生育养老保障型的机制。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主要由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农村养老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下设的农社会保险司和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主管。这两个部门是一种平行的关系,者认为,可以考虑将两个部门的工作的功能统一起来。各级行政单位建立一个计划生育结果的详细档案,作为养老保障金发放的依据。这项工作一旦能够落实并推行,一定程度上能弱化由男孩养老的少数民族农民的男孩偏好。



2 在男娶女嫁地区鼓励招赘婚姻的形式

严福梅、李树茁等学者经过研究提出实行招赘婚姻有利于弱化男孩偏好,这一观点遭到了一些学者的质疑。笔者认为,在短时间内,想要在一个没有招赘婚姻习俗的地区通过这样的婚姻模式来弱化人们的性别偏好确实是很难做到的。但在研究中发现,在广西的一些农村各种不同的少数民族混居,在那些壮、瑶、汉族混居的寨子里,由于长期的共同生活,人们的思想相互之前影响是非常大的,当地的壮族人(甚至汉族)对招赘婚姻,以及自己子女性别的态度都与当地瑶族人都非常的一致,对招赘婚姻也是很自然的接受,也没有强求一定要生育男孩。他们对招赘婚姻的态度开明。可见,在以男娶女嫁为主要婚嫁模式的地区鼓励招赘形式或两边走的形式并不是完全不可取的,而是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宣传。可将这种宣传融入当地的村落文化建设中,使当地的农民在思想上接受招赘婚姻这种模式,进而进行广泛的推广。



3 改变财产继承制度

布卢姆伯格的性别分层理论指出,妇女继承财产的意义非常重大,经济权力对妇女在社会中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问题有重要影响。妇女如果能获得经济权力,那么性别不平等的程度就会减少。她们就能选择自己喜欢的生育模式,括什么时候生孩子,生多少个孩子,等等。在那些壮族集聚地区的农村主要实行的是传男不传女的财产继承制度这种制度导致女儿不能父母家中获得足够的生存资源,只能选择嫁到另外的家庭以继续生存,与此同时,女儿对父母的赡养责任也由此割断,一般只有在红白喜事或过年过节才与娘家来往。人们由此认为儿是为别人养的,只有儿子才能继承和壮大家业,因而产生偏好男孩的思想。而在一些民族混居的农村的农民实行的是谁在家赡养父母谁就能继承财产的制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6wv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