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单元备课计划》,欢迎阅读!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因数和倍数,2,5,3 的倍数特征,质数和合数。这些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教材中首先用乘法算式直接给出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因数与倍数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 2,5,3 的倍数的特征,其中在掌握了2的倍数特征的基础上,又安排了介绍偶数和奇数的概念;然后再进一步探讨因数和倍数规律中认识质数和合数。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概念也比较多,教材中恰当地运用了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能够有条理、有根据的进行思考。 (2) 掌握 2,5,3 倍数的特征,能够正确判断 一个数是不是它们的倍数。(3)学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 过程与方法:在数学活动中,经历概念和结论的认知探究过程,体验推理分析和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提高思维水平, 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锻炼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
(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联系及其区别。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四、学习难点:质数和奇数的区别。
五、学生情况分析
1、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有关知识,有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
2、 学习习惯方法:作为五年级的学生,抽象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思维基础,能够在活动中探索发现和总结归纳新的知识。
3、 学生心理品质:对于概念的理解,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去掌握知识, 不能死记硬背。机械地记忆概念和结论。 六、教学措施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有兴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2、注重体验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体验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的一条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多种形式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中我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参与、表现的机会,注意学生的亲身体验。
3、猜想验证,促进知识形成。在数学学习中,猜想作为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猜想是一种探索性活动,具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在探索中,这些规律和思维方法的实践与领悟,必然会对学生智能的开发和数学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七、课时安排
因数与倍数——————————7课时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5zG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