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2022-08-21 22:45: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朗读》,欢迎阅读!
朗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朗读

作者:杨明军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年第10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朗读有明确的要求。读一般的现代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精彩片断……读文言课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地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地读出文章来,实现从视觉到听觉的转换。朗读的作用古今都充分肯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是读书与理解的关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则是形象地说明了读与写的关系。量的积累会产生质的飞跃,朗读就是读书、领会书的内容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朗读,语文学习的兴趣之源

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认为,指导学生朗读不仅可以延长学生注意力持续的时间,扩大他们的词汇量,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而且可以使他们领悟到语言之美。遵循这一教导,我指导学生读萧乾的《吆喝》,让他们体会到吆喝声中浓郁的老北京特色和独特的魅力;读《岳阳楼记》,让也们感受到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在朗读中,在优美的语言熏陶下,学生的审美意识被唤醒,得到美的享受。

再比如在《安塞腰鼓》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自己首先声情并茂地范读,有时高亢,有时低沉,抑扬顿挫,缓急适度,并配以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学生看得入神,听得用心,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范读之后,再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读出感染力,从而引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

初中语文教材收录了古今很多篇诗歌作品,如《木兰诗》、《春望》、《在山的那边》等等,这些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感、音乐美。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的语言表现出来的,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地吟诵才能体现出来。通过朗读,品味诗句,能够让学生逐步学会理解诗歌、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二、朗读,语感培养的必由之路

语感:在语言交流中指人对词语表达的直觉判断或感受。吕叔湘先生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要求在阅读方面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朗读对培养语感有着重要的作用。朗读是背诵的基础,而背诵可让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58i.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