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的游戏化教学

2023-01-26 13:16: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幼儿园的游戏化教学》,欢迎阅读!
幼儿园,教学,游戏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为他们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同时也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从中能够看出,幼儿园的课程应注重幼儿的生活,利用游戏教学形式,积极利用周围环境和社区资源,注重课程各领域的有机整合,促动幼儿整体、和谐、主动、健康地发展。注重幼儿课程的生活化和游戏化是全面贯彻《纲要》的需要。生活和游戏幼儿课程综合的重要途径。《纲要》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如何整合课程资源、整合各领域的最正确途径和方法。

《纲要》所倡导的幼儿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理念也并不是要教师把生活、游戏教学简单地联系在一起。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去发现、选择和利用生活中的课程内容,充分利用游戏手段实施幼儿课程?我认为首先必须从转变观点入手。首先关于生活方面,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幼儿园的、家庭的、社区的生活等,我们能够从幼儿的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主题,并有选择地将它渗透到幼儿课程中。因为生活本身就具有综合性,所以越是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和生活经验就越能表达幼儿课程有机综合的特点。

其次关于游戏我们必须充分尊重幼儿经验和水平,使游戏成为幼儿自己游戏成为幼儿成长过程中一种极具价值的生活活动、学习活动。综合就是要使不同学科内容产生有机联系,使它们不再处于割裂、分离的状态,从而形成一个产生教育影响的整体。并非有联系就是综合,综合需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幼儿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实践探索

幼儿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教学活动已不再局限于集体教学活动,分组活动、个别活动、区域活动等都是有效的活动组织形式。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幼儿学习主动探索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使幼儿有可能通过自己的方式,按照自己学习进程参与学习过程。基于此,我们大胆设想,将生活、游戏教学融合起来,从生活、游戏中延伸教学,从生活、教学中产生游戏,让生活经验教学容为游戏的展开提供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并真正通过游戏形式展示生活的、教学的内容。带着这样的理念,我们开始了实践探索。

()对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关系的重新理解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形成了这样一种理解:区域活动是按五大领域划分、供幼儿小组或个别学习的活动,游戏活动则指角色游戏或创造性游戏活动。所以,很多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时间表上有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之分,但我们稍作思考就会发现这样的划分是有问题的,因为区域活动是从活动空间上所作的划分,游戏活动则是按活动的性质命名的。研究说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必须是整体性的。《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所以,我们重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活动为中心,投放相对应的活动材料并作适当分隔,如娃娃家、制作区、探索区、表演区、建构区等,同时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自由选择活动区域。

实践说明,幼儿从来不会考虑自己所实行的活动是何种性质的活动,他们总是沉浸在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中。如在一次让中班幼儿感受自己长大了的活动中,我们提供了报纸、水彩笔,建议孩子躺在报纸上,让同伴描画他的身体轮廓。一个孩子看到自己的身体轮廓图后说:“我怎么没有眼睛呢?于是,马上有孩子想到给轮廓图添上五官。当发现有的五官位置不对时,一个孩子立即提议:“做个记号再画就不会错了。”五官画好了,有个孩子突然想到还需要画“小鸡鸡”,于


是就添画了一个“小鸡鸡”和一串尿珠,几个孩子乐成一团。看着这有趣的活动过程,我不但感叹:孩子的活动怎么能区分出是生活、学习还是游戏?

()对主题活动和游戏活动关系的重新理解

缘于对生活、游戏综合的思考,我们设想使主题活动展开的过程成为游戏活动展开的过程。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这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合理的。如在中可爱的伞”主题活动中,我们和孩子及其家长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伞和伞的图片、画册,把各种伞挂在活动室,把伞的图片布置在活动室四周,俨然一个伞的小世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随时观察、讨论。利用这些小伞,我们还组织幼儿设想各种游戏于是,各种游戏活动生成了:跳小伞、躲猫猫、转伞花,等等。根据伞面鲜艳的色彩、美丽的花纹、有规律的图案,我们设计了“漂亮小伞排排队”的游戏,引导幼儿按规律序,通过操作寻找伞面花纹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投放三种伞面设计材料,即平面的、平面变立体的、供几个幼儿合作设计的立体大伞面,幼儿游戏中探索、学习我们还建议幼儿撑着自己设计的漂亮伞面跳小伞舞,让幼儿按数量给“小动物”送小伞,等等,根据幼儿的兴趣、水平持续展开主题探究活动,即时调整、更换活动材料,使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密切结合并相互影响。又如小班“小小蛋儿把门开”主题活动中,我们将各种蛋图片布置在活动室,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随时观察、讨论。圆溜溜的蛋惹人喜爱,会滚、会转;薄薄的蛋壳一不小心就会破碎;圆圆的蛋里还会孵出小鸡、小鸭……一只只蛋就是一个个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打开它的神秘之门。我们还组织幼儿设想各种游戏,于是,各种游戏活动生成了:科学游戏——滚蛋比赛、体育游戏——我是小鸡蛋、感官游戏——真假蛋宝宝等等。根据彩蛋鲜艳的色彩、丽的花纹、图案,我们设计了美工活动“制作蛋壳画”和亲子游戏——欢乐蛋蛋碰。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投放一些材料,让幼儿游戏中探索、学习制作蛋娃娃等等。在主题活动的展开过程中,生活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有机整合在了一起,这正是游戏教学的具体表达。

(三)对幼儿游戏教学的理解

游戏化意味着游戏不仅仅教学的手段,还是课程的重要组成局部,游戏不只教学服务,游戏也有它自身存有的价值,所以教学也应为游戏服务。孩子以“融合式”的认知方式来理解世界,这种“融合式”的认知方式通常转化为幼儿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和生活实践中,通过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等互相交往和接触,学习和积累相关的经验游戏既是课程的内容,又是课程的实施途径。于是,我们充分利用孩子这种独特的认知方式,调整和实践我们的课程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游戏和实践获得多方面的经验游戏教学一体化是将幼儿已有的生经验教学内容相结合,幼儿生活中来又回到幼儿游戏中去,并在游戏和教学一体化中实现整合,积累经验。在组织了一个游戏教学活动后问孩子:“今天你们做了什么?”孩子们总是开心地回答:“我们一直在做游戏、在玩。”事实上,教师仅仅在教学环节上追求了游戏化效果,幼儿便有了置身游戏中的体验。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也许从头到尾都是在“玩”,但也正是在“玩”的同时引发、支持并促动了他们的学习活动。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同时也张开想象的翅膀尝试解释科学,或者萌生用歌唱或舞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知……只要我们做到心中有目标,教育目标从有形转化为无形,渗透到游戏中,孩子们就能在游戏中自主地学习

生活、游戏教学本来并无明显界限,是我们人为地加以区分。随着教育点的转变,我们重新理解了生活、游戏幼儿课程的关系,更好地表达了“以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4n7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