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绘本,让孩子快乐阅读

2022-11-16 03:00:3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走进绘本,让孩子快乐阅读》,欢迎阅读!
走进,孩子,快乐,阅读
走进绘本,让孩子快乐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不仅是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减轻学习负担的有效手段。语文学习中,学生一旦有了阅读的兴趣,他们会把阅读看作是莫大的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他们会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并进一步激发起喜爱阅读、热爱语文的积极情感,从而形成语文学习的良性循环。年级学生思维能力相对低下,再加上贪玩好动,要让他们喜欢课外阅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然而当我接触了绘本,了解了绘本后,我知道自己找到了让孩子快乐阅读的钥匙。

绘本作为已经独立发展了100多年的一种儿童读本,有着其他任何书籍难以取代的功能。借助图画和文字的互动与融合,它能够表现众多文字书所无法表现的形象,而由于其形象、简单的特点,它又特别容易被孩子所接受。其实即使对成年人来说,图画的吸引力都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绘本可以称得上是天生的最佳读本。

一、绚丽的色彩,可爱的画面激发孩子的兴趣。

孩子喜欢图,对于识字不多的低年级孩子来说,他们更喜欢色彩鲜艳的图画,而非文字。当兔子、狗、长颈鹿等各种动物被图画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时,他们更是爱不释手。看那一本本的图画书对他们来说,不像阅读,更多的是玩的成分。孩子阅读的兴趣有了,就能轻轻松松地阅读,快快乐乐地走进文本。如杨红樱的《寻找快活林》那是一本真真正正的绘本,学生不需要看文字就能够感觉到图画里的内容,就能读懂这个故事。成年人认为只有文字才能讲故事,其实,绘本里的每一张图画的细节都是有故事的,很多内涵都在图画里。

二、图画的张力让想像插上翅膀。

虽然绘本和传统的儿童读物有些不同,但孩子们喜爱故事的天性却是不会改变的。正因为如此,讲故事也就成了绘本永恒不变的主流。不过因为可以借助图画的表现力,绘本中所讲的故事往往想像飞扬,许多用文字难以表达的场景和情节可以用画面轻松直观地表达出来,还能让学生发挥无穷的想像。如《爱心树》中的一幅画画有一棵大树和一只小男孩的脚丫,旁边的文字“它喜欢上一个男孩儿”看着这个小脚丫,孩子们就能想象这个小男孩是怎么向大树过来呢?有的想“这是一个淘气的小男孩,他一蹦一跳地向大树跑来。”也有的想“一个活泼调皮地小男孩,像小兔子一样从远远的地方窜过来。”这样的阅读,不正是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时所追求的目标吗?同时习惯了阅读图画故事书的孩子,不但想像力能够得到培养,审美情趣也能慢慢地提升

三、寓教育于有趣的故事中。


无论是谁都不太愿意接受讲大道理的方式,更何况是那些不知道理,人生为何物的低年级学生,那么如何让孩子深入浅出地明白人生,绘本给我们提供了最佳的途径。因为作家要在一个较短的篇幅内(大概二三十页,而且文字不能太多)展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这个故事既要让孩子感到快乐有趣,又要让大人觉得有意味。如杨红樱的亲子绘本故事系列,书中的主人公是孩子熟知的动物构思非常巧妙,情节的推进又非常自然。但是,在这简单的形式之下传达出的是深刻而结实的“内核”。《一片树叶,两只蚂蚁》表达的是“沟通”的主题,《小红船,摇呀摇》表达的是“爱”与“同情”的主题,《巧克力饼屋》表达的是“信任”的主题,《小迷糊兔》表达的是“自信”的主题,《寻找快活林》表达的是“幸福”与“善良”的主题。我们并不需要将主题提炼出来讲给孩子,而是希望让孩子在阅读(听读)的过程中,慢慢浸染,慢慢感悟。故事讲的仍然是道德层面和价值观问题,但表达得却一点不生硬。阅读这些故事,对孩子而言,既是一次阅读,又是一次心灵的“盛宴”。

四、在互动中交流情感。

绘本的主要阅读对象是幼儿及低年级的学生,这些孩子的表现及表达的欲望又是非常强烈的。看着那些充满童趣的图画、故事,孩子们的交流需要也变得强烈。亲子阅读时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不用多说了,而在课堂上,绘本也成为老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平台。师生人手一本绘本,围坐在一起,教师绘声绘色地讲着故事,偶尔停下来与学生观察图中小兔的神情变化,或让孩子们猜测一下故事接下来会怎样发展,更可以交流彼此对故事中人物的看法,在这样的气氛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也在流淌。有一位儿童文学家说过:“阅读儿童文学最大的乐趣是与他人交流的乐趣。绘本让孩子们与家长和老师之间有了更亲密的交流,使孩子真正地走入阅读中,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

语言大师吕叔湘和张志公说过,他们的语文能力30%得益于课内,70%得益于课外。而这充满着灵动的绘本将是孩子爱上阅读的第一本书,70%的领路之书。



岱中小学 孔风意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CL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