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与人文素养

2022-09-08 07:32: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英语教学与人文素养》,欢迎阅读!
英语教学,素养,人文


课程英语教学人文素养的培养

黄丽霞

广东台山市第一中学

529200



【摘要】

语言是个工具,它被运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得以完善和发展,它包含百科知识、社会文化、哲理和智慧,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应特别注意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教育。教师应根据自己对语言教学及语言文化的理解以及学生对语言需要和能力设计教学任务,再使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当前社会发展实际结合起来。将人文思想教育寓于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品质,培养他们团队合作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和全面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新课改 人文素养

正文

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智慧的启迪者”,从“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的合作者”,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真正成为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平等中的首席”,打造出崭新的、充满活力的课堂,并在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很好地在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即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教育。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如此,英语也不例外。在以往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已体会到教授单词、语法等语言要素固然是课堂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却不是唯一任务,因为语言是个工具,它被运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得以完善和发展,它包含百科知识、社会文化、哲理和智慧,因此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应特别注意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教育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镜子,它是不脱离文化而存在的,所以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学生挖掘学习语言的真正意义。我国著名英语专家胡文仲先生(1994)曾说过:学习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另一种文化的过程。当代美国语言学家克拉姆斯基(1993)也提出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并进一步指出文化因素始终存在于外学习的背后。英语教学中必然存在英语文化的传递,英语文化是学生形成交流能力的重要基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意识和敏感性以及运用英语进行文化交流的能力,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外语学习综合运用能力的途径之一。学习语言应该是件苦中有乐的事。在日常教学中能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民族、历史、政治、经济人文、风情、社会价值观等另外一个全新的世界,而非孩子们眼中除了语法就是练习炼狱般的折磨。基于这些有一定普遍性的教学现状,笔者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了一些文化意识渗透的教学尝试,切身有一点的体会。

教师首先教会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但这却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教师更应该通过各教学形式和手段,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使学生成为一名有技能、有修养、有独立人格的人。体现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自己对语言教学及语言文化的理解以及学生对语言






需要和能力设计教学任务,再使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当前社会发展实际结合起来。如此,语言成为学生生命活动中“活”的有生命的学习内容。同时教师有意识渗透的人文教育也通过学生自主地吸收,融入到他们的自我思想中,并成为他们自我意识的一部分,达到技能性与思想性“双赢”的教学效果。

一、 结合教材,对语言信息文化背景知识有选择的介绍和扩充

文化信息是语言学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且学习语言的一个主要目的既是了解其它国家社会现状、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有针对的选择一些信息补充,能使学生增长知识,扩大眼界,受到国际主义的思想教育

人教版(NSE)Book 1 第三单元的Travel Journal是以旅游为中心话题,通过旅游日记描述旅行见闻。“阅读”Reading)部分 Journey down the Mekong (湄公河旅行游记)部分讲述了作者梦想沿湄公河做自行车旅行。若单纯地以单词、语法为线索讲课,学生感觉单调,但以此为平台,这是一个很好的国际人文素养的材料。由于课文提供的信息不足,可布置学生课后收集有关湄公河沿岸国家的风土人情,并尝试英语讲述给同学听。这样使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在人文素养和英语能力上都得到提高,这体现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作为老师,还可向学生深入介绍与湄公河有关的相关知识,如:No one country can claim this great river as its own. China, Burma, Thailand, Laos, Cambodia and Vietnam share its many resources. The river is a giver of life. More kinds of fish can be found in it than any other river in the world except the Amazon. These fish provide the basic food more than 60 million people. The river also irrigates tens of thousands of rice paddies and orchards and it home to dozens of endangered animals. Although many new dams are being built along it, the Mekong remains one of the least developed waterways in the world.

以上信息知识丰富了学生的人文地理知识的储备,激发了学生对有关内容的兴趣,对英语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 利用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对教材内容进行人文思想的挖掘

培养一名合格的学生,教师要付出艰苦的劳动。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专业技能,还应培养学生观察、感悟、思考生活的能力,从而形成他们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因此英语教师除了注意教材中课文的语法结构和信息含量外,还可选择一些语言材料内容,创造性地找出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切入点,并进行有深度的思想内涵的挖掘。

NSE第二册中的第四单元 Wildlife Protection,文中通过一个女孩的梦中经历,向读者介绍了野生动物在西藏等地的遭遇,向学生传递的是保护野生动物信息但这还是不够的,老师应根据自己对这方面的理解,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出拯救濒危物种的途径。学生讨论后,很快有了许多想法,如:build more nature reserves, not to buy the clothes or furniture made of wool, do more researches on the endangered animals, punish the people who kill them, take more measure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之后我还播放了一段以保护藏羚羊为主题的电影《可可西里》,这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很有好处。 三、在词汇学习中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文化学习意识事实上都是以文学艺术学习活动为载体,具体在平时的词汇、熟语、句法、语域文化等讲解中日积月累地渗透语言文化。词汇学习中经常可以看到中西方文化差异。如:狗在西方是几乎可以算为家庭成员了,受人欢迎,因此不难理解a lucky dog (运儿), a lazy dog(懒家伙),或是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its own day(凡人皆有得意之日).而汉语中狗多含有贬义:“狗腿子”“狗胆包天”“狗嘴里吐不






出象牙”等;又如:电影中可以看到一种在美国很普遍,但在中国却没见过的家售服务可谓是形式多样,经济实惠。更博大精深地是在无尽地熟语(成语、惯用语、典故、俗语、谚语、格言、歇后语、套话等)中体会民族的文化发展,了解其特定的地理、气候、历史政治经济教育、卫生、宗教信仰等不同文化背景以及在不同场合下如何具体正确运用文化

四、结合教学实际,适时进行公民素养教育

学生的道德修养要在多方面进行渗透教育。我曾布置的作业是给父母写封信(英语,首先感谢父母为你做的一切,再诚恳地和父母讨论一下最适合你的家庭教育模式。我希望学生今后能以理性的态度与父母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取得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学生的反馈是家长读了信后(由他们翻译成中文后)很感动,而他们也更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平时的练习、例句等都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公民素养的教育。在老师潜移默化的教育下,学生的公民素养有了较大的提高。还有在讲有关“奥运会”的内容中,让学生讲述我国在奥运会历史上的成功人物,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感受了运动健儿那种为理想而拼搏的不倔精神。

对课文人文思想的挖掘在课堂上主要采取了师生间对话讨论,及学生小组成员之间的争论和结论的形式展开,这也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教师引导学生分辨是非,有抑有扬。这样将人文思想教育寓于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品质,培养他们团队合作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和全面素质的人才。

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正确、全面了解东西方文化,增强世界意识,健全人格,培养合作精神和社会公德意识等等。如果说语言学习仅构造了一个人的骨架,那人文思想则赋予了这个人的血、肉和灵魂。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能体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共享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识。

参考文献

1

2.陈予冰 王挽澜











3.杜春发



高中语文化知识渗透式教学初探》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7





《加强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学习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5.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0jo.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