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借鉴意义

2023-03-10 04:16: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借鉴意义》,欢迎阅读!
孔子,教育,借鉴,当代,意义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借鉴意义



【摘要】孔子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本文重在探讨当代教育现状所存在的弊端,孔子教育方法中的因材施教和启发诱导对当代教育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意义



孔子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十七岁起就收徒办学,到七十三岁去世,前后办学五十多年,取得了“弟子三千,贤人七十”的伟大教育果。[1]

在两千年的风雨洗礼中历久弥新,越发显示其耀眼的光芒。同时对后世教育起到相当大的借鉴作用,使后人在孔子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和不断的实践,总结出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但不免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所衍生出的教育模式是更有利于社会竞争与社会需求,导致所谓的教育偏离其真正含义,时学生便成为教育的产品,并不是教育主体。因此讨论孔子教育思想便显得格外重要,让我们追寻教育起源的模式,以古鉴,催人警醒。

.以因材施教为宗旨

1.家长的角度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虽然重视孩子多方面的发展,但最为重视的则是孩子的文化课教

育。由于父母的观念问题,认为只有读书才能够在今后的竞争浪潮中处于有利地位,才能在众多竞争选手中脱颖而出。正是这种错位的观念导致孩子选择自己并不感兴趣的道路,也使得社会分工造成严重失衡:有文凭的大学生求职,劳务市场务工难。

因此作为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观察发现孩子的天赋所在,兴趣所在,并不是一开始就给孩子选择他一生应该走的道路。然后根据孩子兴趣所在加以培养,使孩子能够在兴趣的引导下最大限度的发扬其优点,这将会更有利于孩子自身发展,也更有利于孩子真正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2.教师的角度

孔子本人并没有提出“因材施教”的概念,朱熹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时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2]

于是就有了因材施教的概念。孔子指出, 人的智力有智、愚、中之分,人的性格有鲁、喭之异。人的心理状态有勇进与退缩之别,且每个人的才能有不同的发展趋势( 例如有的适合文学,有的适合从政,有的适合军




,有的适合商贾)[3]

因此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征,则应根据不同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对其加以合理化的引导,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而真正展示自己的才华。

然而在孔子时代的主要教育模式是一对一进行辅导谈话,或者三五个人一起上课。由于老师教学范围较小,因此能够照顾到每一个人,即能够对每一个人的自身特点加以分析评价并采取相应教学方式,引导方向。但是在当今社会教育模式下是班级授课,每名教师要面对四五十人乃至七八十人进行授课,因此因材施教也应有相应的改变。以英语学科为例,面对一门外语,学生本身就可能因为基础不同而学习难易程度不同,这时老师只以一种教学速度和方式进行,就会给一部分同学造成障碍,而导致恶性循环,在这一科越来越没有兴趣,如果老师能够调整一下教学,或者调整给同学留的作业难易程度,会很大程度上照顾有困难的同学同时也使基础好的同学有所提高。

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评估,这其中包括要有利于学生不同能力的均衡发展,有利于学生自身创造性思维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围绕应试教育和升学考试。霍华德·加德纳先生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每个人都至少具有八种智能,: 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人

际关系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每一种智能都同等重要。然而我们当今的观念则是只考试来判断学生的能力强弱,甚至用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智商,不但给学生造成一定心里压力,同时也给学生造成错误的观念,认为学习则是评价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因此在具体施教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特长。喜欢读的就让他多读,喜欢写的就让他多,喜欢说的就让他多说。课堂教学,据学生的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尝试着给学生留不同的作业。[4]

同时在考察方式上也应有所改,不仅仅是用一张卷子的分数高低来衡,更应该增加多种形式,从多方面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考量。这样才能够将因材施教更好的实施。

.以启发诱导为教学方法

孔子在长期教学总结出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即不会灌输给学生某种思想或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由思考,随意谈论,去探寻问题的答案。例如,一次他问子路、子贡、颜渊“智者若何? 仁者若何?”子路答曰:“智在使人知己,仁在使人爱己”,子贡答曰:“智者知人,仁者爱人。”颜渊答曰:“智者自知,仁者自爱。”面对不同的答案,孔子没有直接评论,而是给出让学生思考的结论:“子路可以做仕,子贡可以做仕君子,颜渊可以做明君子”。孔子还对如何启发进行总结,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0bs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