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品德与社会》教法谈

2023-06-29 08:37: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乡村《品德与社会》教法谈》,欢迎阅读!
教法,品德,乡村,社会


乡村《品德与社会》教法谈

《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此门功课的主要目标是改变小学生的态度、情感和行为。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品德课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全面把握课程目标,不能忽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力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1.扩展教学空间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展认识,深化明理。课程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教师主动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




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2.让学生扮演角色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品德与社会教学体现活动化。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情节,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学生身临其境,增强社会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让学生演了后自评,互评,评了可以再演。例如:教学《当危险来临的时候》一课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请一名同学扮演消防队员接听火灾报警电话,选几名同学拨打火警119电话,要求报警的同学必须在一分钟内,说清家庭住址、联系电话、起火原因、火势等内容。其他同学当评判员,如果打电话的同学在规定时间内把内容说清楚,“消防队员”便可开车到打电话同学的座位,表示消防车到他家。之后,以此类推看看有多少同学当上“消防队员”。这样在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认识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间的区别、差距,加上老师的点拨和激励,学生的道德品质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内化。 3.参与实践,知行结合

思品课的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例如:在思想品德课《火灾逃生》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让学




生趴在地上匍匐前进,用湿毛巾捂在嘴上可以防止烟呛。教师事先准备好水和衣服,要求学生把湿衣服或者湿毛巾披在身上,防止烧伤。再把鲜艳的衣服或塑料袋用棍子挑在窗户外,可让人及时发现你。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总之,教师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采用多种教学艺术手段,寓教于乐,寓教于学,使趣味性、思想性、知识性、实践性达到有机结合。赞同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去开启他们的智力,从而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有个性品质的人。 曹明进,教师,现居云南梁河。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0KA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