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清华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硕士生培养方案》,欢迎阅读!

航天航空学院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适用学科、专业: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工学门类)
● 飞行器设计(学科方向) ● 推进理论与工程(学科方向) ● 人机与环境工程(学科方向) ● 空天信息(学科方向)
●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学科方向)
二、学位要求学分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获得公共必修课程学分不少于5,学科专业课程学分不少于23,总学分不少于28(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21)。自学课程及补修课程记非学位要求学分。 三、课程设置
1.公共必修课程(≥5学分,考试)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
自然辩证法 (60610012) 2学分 (考试) 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 (60610021) 1学分 (考试) 2)第一外国语(基础部分) (60640012) 2学分 (考试) 2.学科专业课程学分要求(≥23学分) 1)必修环节(2学分)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 学术活动
2)学科限选课程学分要求(≥16学分) (1)基础理论课(≥4学分)
数值分析A
数值分析C(限长工龄单考生) 应用数学方法 高等数值分析 应用随机过程
或其他数学类学位课程
(2)一级学科课程要求(≥4学分) 现代航天技术概论 可靠性工程
航天任务分析与设计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 航空航天材料成形技术 (3)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8学分) A. 飞行器设计方向 高等动力学
(69990021) (69990031) 1学分 1学分 (考查) (考查)
(60420044) (60420054) (60420074) (60420024) (60420094)
(70310072) (70310022) (80310093) (80310104) (新开)
4学分 4学分 4学分 4学分 4学分 2学分 2学分 3学分 4学分 3学分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70330124) 4学分 (考试)
1
计算动力学 运动稳定性
工程振动的实验与分析 飞行器制导、导航与控制 高等空气动力学 飞行器材料与结构 高等飞行器结构设计 B.推进理论与工程方向 高等燃烧学 (70330114) (80310052) (60330063) (80310153) (70310063) (80310193) (80310162) (80330023) 4学分 2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2学分 3学分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计算传热学
(70330033) 高超声速推进理论 (70310052) 空间推进技术 (80310142) C.人机与环境工程方向 航天医学工程 (60310013) 人机与环境工程 (80310183) 载人航天工程概论 (80310173) 数字信号处理
(64030023) 微弱信号检测及处理 (80250412) 生理系统仿真与建模
(74030053) 嵌入式计算机及机电系统接口应用 (60130043) 嵌入式实时系统与微控制器应用 (60320024) D.空天信息方向
卫星测控技术 (80310113) 现代信号处理 (70230323) 无线通信工程 (80230252) 计算机通信网
(80230332)
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 (80230113) 现代雷达信号处理 (80230372) 数字图像处理学 (70230043) 数字信号处理
(64030023) 微弱信号检测及处理 (80250412)
模式识别
(60230023)
E.航空宇航制造工程方向
先进制造技术 (90130032) 塑性加工模拟技术 (80120203)
现代激光加工 (80120073) 现代材料分析技术 (80120153) 合金热力学 (80120542) 现代焊接学
(80120042) 3)任选课程(≥5学分)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选修
3. 自学课程
3学分 (考试)2学分 (考试)2学分 (考试)3学分 (考试)3学分 (考试)3学分 (考试)3学分 (考试)2学分 (考试)3学分 (考试)3学分 (考试)4学分 (考试)3学分 (考试)3学分 (考试)2学分 (考试)2学分 (考试)3学分 (考试)2学分 (考试)3学分 (考试)3学分 (考试)2学分 (考试)3学分
(考试)2学分 (考试)3学分 (考试)3学分 (考试)3学分 (考试)3学分 (考试)2学分 (考试)2
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门知识,可由导师指定内容系统地自学,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记非学位要求学分。 4.补修课程
凡在本门学科上欠缺本科层次业务基础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有关课程。补修课程记非学位要求学分。 5.备注:
按交叉学科培养的研究生,其必修课程在基本符合主修学科培养方案的前提下,可根据交叉学科的需求灵活确定其它课程;论文的指导工作应聘请相关学科的联合指导教师参加。该类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应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认定后执行。 学位论文工作要求及进度按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执行。 四、学位论文工作要求
按研究生院有关规定执行。
五、主要培养环节及有关要求
研究生课程学习和选题报告准备工作由导师负责统筹安排,《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由书面报告和口头报告组成,具体要求见有关规定。从选题报告通过之日起至硕士学位论文送交评阅一般不少于一个学年。
六、学术论文发表或科研成果的要求
研究生提交毕业学位论文答辩申请时,除满足毕业条件外,还须满足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研究生应至少写出一篇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且达到发表要求的论文,论文是否达到要求由导师审核并签署意见。
研究生发表与学位论文工作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其署名由导师决定。 七、学习年限
硕士生培养计划一般按两年安排,学习年限不超过三年。
本方案适用于2007年入学的硕士生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wx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