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注意的原则》,欢迎阅读!
![良好,培养,习惯,原则,孩子](/static/wddqxz/img/rand/big_67.jpg)
培养孩子习惯要注意的八个原则
1、父母要以身作则。父母要注意身教,“父母的一举一动,都要做孩子的榜样,因为儿童的模仿能力强,看到好的举动,无形中就会模仿,反之也一样,所以,父母要多给孩子正面的形象。所以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对于外界是全方位吸收的,看到什么学什么。
1、举一个同事总是说:他娘的。结果孩子也学到了。2、父母喜欢打孩子,所以孩子长大了也喜欢打自己的孩子,甚至反过来打父母。3、父母平时斤斤计较,那么孩子以后也会斤斤计较。父母平时喜欢苛求别人,容不得别人缺点,孩子大了也就容不得同事的缺点,爱人的缺点,孩子的缺点,这些都是潜移默化中,孩子从父母身上学到的。所以:一个小气的家长,如何造就一个大气的孩子?一个小心眼的家长,如何能培养出一个胸怀坦荡的孩子?一个私欲无度的家长,又如何能培养出一个情愿付出的孩子?
所以在孩子的情商方面,孩子更多的是受到家庭的影响、父母的影响。一个家长的人生经验、身心修养、平时的为人处世,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也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水准,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孩子长大以后少走弯路,尽可能地避开来自生活的无畏打击和挫折,从而更加迅速地取得成功。
2、要注意孩子的第一次。“无论什么事,第一次做得好,第二次就容易做得好;第一次做错,第二次就容易做错。举个例:孩子第一次写作业拿笔的位置不对,父母没有看到,那么下一次孩子又会是那样拿笔,父母又没有看到,等到父母发觉,这种拿笔的姿势已经重复
了几次了,要矫正就有一定的难度了,孩子开始不习惯了。再比如:孩子第一次在写作业时,低着有着,哈着腰,父母如果注意了,马上纠正。那么下次孩子就会知道这样不对,多重复几次正确的写字姿势,很容易就改过来了。 所以会教孩子的父母,特别留意孩子的第一次,做父母的要格外留意孩子的第一次,并随时纠正,以免养成不好的习惯!
3、培养习惯过程中不要有例外。一是时间上不要有例外,二是空间上也不要有例外。这其实是培养孩子习惯过程中一个“立”的过程,就是要保持养成习惯的连续性。尽量做到天天坚持,中间尽量不要断开。比如:你想培养孩子看课外书的习惯,那就要做到让孩子每天都看一会儿,这样久而久之,这个孩子看书的习惯就出来了。但是有些父母不是这样,在这个过程中,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天忙起来了,就不让孩子看了,明天带孩子出去玩了,又不看了,或者过两天又有个什么事,又没让孩子看,所以这个习惯就很难养成。
所以我们在培养孩子养成一个新习惯的过程中,要做到“连续”两字。 还有一种“连”,也要注意。那就是社会、学校、家庭三者的教育要统一,要做到所有家庭成员要统一。这样一个好习惯就更容易养成。
比如:培养一个孩子不要乱丢垃圾,老师强调学生不能乱丢垃圾,学生在学校做得很好,不乱丢。但是一出校门回到家里,父母不强调,有的父母甚至自己在街上乱丢,孩子看到了,既然父母能丢,路上的人都能丢,那我也丢吧。学校
在给孩子“建立”这个习惯,但是家庭和社会却在教孩子“破坏”这个习惯。最后相互抵消,孩子的好习惯还是没有建立起来。
在家里培养习惯也一样,有时家里对孩子的管理意见也不统一。比如:孩子小时,父母坚持不喂饭,让孩子自己吃,孩子的习惯快养成了,但是父母可能有事忙去了,把孩子寄到爷爷妈妈家,爷爷奶奶看孙子吃得慢,心疼,又去主动喂孩子,这样孩子自己吃饭的这个习惯也就难养成。 我再强调一下习惯的“立”与“破”。 1、学校、家庭、社会尽量达到统一。
2、时间上要尽量天天坚持,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3、有意识的“立”好习惯,“破”坏习惯。
4、要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在儿童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一个误区存在,那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变成了奴役儿童的过程。什么意思呢?就是大人在研究习惯,大人在定规范,强迫孩子去执行,这样做就很可怕,孩子始终处于被动中,处于父母的高压下,孩子自己的主动性发挥不出来。有的父母就采用这种“逼”的方式,“压” 的方式,每天逼孩子弹琴多长时间,逼孩子每天看书多长时间,逼孩子每天必须要完成什么什么任务„„一直约束着孩子,始终不敢放手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这样的孩子就特别被动。到了中学,孩子到学校住校了,父母没有条件管理孩子了,孩子自己也没学会管理自己,自己没有学会约束自己,结果就开始下滑。
中国教育的一大败笔可以说就是把太多的教育变成了一种从上到下的要求,而没有一个从下激发出来的主动的需求。
所以其实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自我教育,会教育的父母是会想方设法调动孩子的主动性,让孩子自己学会管理自己,自己学会约束自己,充分调动孩子自己养成习惯的主动性,要让孩子觉得养成这个习惯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让孩子觉得我喜欢养成这个习惯。这才是最考验家长教育智慧的地方。也是评价一个家长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
怎么调动孩子主动配合家长养成好习惯,下一节我会再详细讲的。比如:我的那个快乐帖,许多读我帖子的家长,有些家长就没有读出来,以为我是给孩子多学了好多知识。但也有些家长就读出来,知道那是在培养孩子习惯。培养孩子什么习惯——培养孩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只是孩子自己不知道罢了,因为我培养孩子这个习惯没有用强制手段,没有露出教育痕迹,就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般,所以孩子没有感觉出来! 5、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是养成习惯习惯的必要步骤。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紧一阵、松一阵的或者虎头蛇尾。有形成一个新习惯,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当然三十天时间只的是动作性习惯。如果是培养智慧性习惯,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如:遇到任何事,总是往积极的方面想,好的方面想;如:实事求是的习惯;质疑、批判和保持理性的习惯等等,这样的智慧性习惯的养成好运就不是30天了,有
时需要几年才能养成。许多父母因为工作忙,前面一段抓孩子还抓得紧,抓了十来天以后,自己也没坚持抓下去,结果一个习惯还是没养成。所以,要培养一个好习惯,就要抓实、抓死。前面我们已经讲过,在一个新习惯养成之前,我们要保持习惯的一种连续性,尽量不要断开。在这里我想起了魏书生老师说过的一段话: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如意外的任务啦,身体有点小病了,有不顺心的事啦,心情不好啦,也鼓励孩子不要轻易停止,只要能站直了,就别趴下,只要还能行动就别停下。身体有小病时,跑不了1000米,那就一步一步地走下来。写日记心情不好,写不出太好的文章,但也不要中断日记,可以随随便便地东一句西一句记下自己当时的心情,可以少写,但不要停下来。要克服一件事不做则已,做就要做到尽善尽美的想法;建立起行动就比空想强,只要做就比不做强的观念。许多人没能养成良好的习惯,都跟想尽善尽美有关。
6、要给以孩子积极的鼓励。孩子在养成习惯中,不可能一帆风顺,经常会出现反复,这里面有多方面原因,有时是因为受环境的诱惑,内心的好孩子暂时输给了坏孩子,有时是因为自己的意志力不够。不管什么原因,家长还是要学会看到孩子的正面,从多角度看孩子,因为只要是孩子就有一颗向上的心,内心都是要求进步的。我们要多看孩子正面,多鼓励孩子,始终相信孩子会往好的方面发展的。因为进步是在曲折中进行的。
7、要学会控制时空。孩子始终是孩子,在培养习惯过程中,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自然界的普遍原则——最小阻力原则。家长们想一想,就会发现:为什么好习惯不易养成,而坏习惯很容易养成?因为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努力和自我克制的。而坏习惯则无须任何努力即可染上。外界的诱惑时时在引诱着孩子心中的坏孩子,孩子心中的好孩子必须靠意志去抗争,才能取得胜利。所以做为家长在空间上,要善于把孩子放在一个没有诱惑源的空间里,使孩子处于能够把握自己的环境中,什么歌厅、舞厅、游戏厅、台球室这些地方尽量少去,这些地方,孩子一旦进去,便很容易失去自控,不由自主地放弃好习惯。 8、培养习惯要少说教,多训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没有说出来的习惯,只有练出来的习惯。比如:有些家长教孩子尊敬长辈,然后对着孩子说一大通道理,应该应该怎么样。这样没什么效果,最好的办法就是从身边的小事开始训练孩子尊敬长辈。比如:父母下班回家,让孩子帮父母拿一双鞋过来给父母换上,再让孩子给父母倒一杯水。或者妈妈在厨房做菜,让孩子帮着妈妈择菜。
要知道,孩子,特别是很小的孩子,他不能理解太高太大的事情,给他讲大道理没用。要让他明白什么是爱心、孝心,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做”的,鼓励孩子人身边的小事做起。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s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