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二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欢迎阅读!

第二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1、 魏晋南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六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它是几个朝代统称的复合词,虽然只有五个字,但其中所包括的朝代或国家,可以多达几十个。我们不妨就先从“魏晋南北朝”一词开始,“魏”指的是三国里的曹魏。由于曹魏受汉室禅让,在三国时代及后世被肯定为中原王朝,而“蜀”、“吴”两国为该时代的附属割据王国,所以“魏”为正统,可以称为“魏朝”。而“晋”主要指的是三国灭亡后,由司马氏所建立的西晋王朝与后来割据在南方的半壁江山东晋王朝(此时北方是“五胡十六国”时代),“南北朝”则指晋朝正式灭亡后,南北对峙形成的几个朝代,南方包括宋、齐、梁、陈四朝,北方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直到隋朝建立,统一中国南北方后,自东汉灭亡后,长达近四百年的“魏晋南北朝”才算正式结束。
除了魏晋南北朝一词外,也有以“六朝”来指称这个时期的用法,六朝指的是孙吴、东晋、宋、齐、梁、陈,这几个朝代的时间基本上与魏晋南北朝相当,它的特点是这六个朝代都立国于江东地区,而且国都都在建康(或称建业、建邺,即今日之南京)。
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只有37年大一统,而余下朝代替换很快并有多国并存的时代。这个时期由222年最后孙权称王时开始,到589年隋朝灭南朝陈而重新统一结束,共369年。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
2、 九品中正制 3、 士族:
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势族、世家、巨室、门阀等。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门阀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选拔官员的系统,个人的出身背景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直到唐代,门阀制度才逐渐被以个人文化水平考试为依据的科举制度所取代。
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确立,品评士人之权收归政府。凡由中正品评者,皆据其德行才能、家族阀阅而给予不同品第(乡品),然后授予各种官职。未经中正品评者,不得仕为品官。于是,士人遂具有了某种特定阶层的含义。士庶对立,渐露端倪。凡九品以上官吏及得到中正品第者,皆为士,否则为庶。士人中,又出现凭借父祖官爵得以入仕清显并累世居官的家族,是为士族。士族在东晋时达到极盛,至南北朝始衰。隋唐以后,士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士作为一特定阶层的观念仍然保留。宋以后,士或士人一词逐渐成为一般读书人的泛称,不再特指官。
4、 庄园经济和品官占田荫客制 5、 均田制 6、 三长制:
魏孝文帝元宏改革时,建立三长制,以取代宗主督护制,加强中央政府对人口的控制。三长制规定:五家为邻,设一邻长;五邻为里,设一里长;五里为党,设一党长。三长制与均田制相辅而行,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兵役与徭役。实行三长制,三长直属州郡,原荫附于豪强的荫户也将成为国家的编户,因而必将与豪强地主争夺户口和劳动力。
在实行的过程中,三长还是从大族豪强中产生,他们不仅本人可以享受免予征戍的特权,而且亲属中也有一至三人可以得到同样待遇。但较之宗主督护制,它毕竟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三长制的建立,打破了豪强荫庇户口的合法性。实行后,国家直接控制的自耕农民大量增加,国家赋税收入相应增加,农民赋税负担也有所减轻。北魏后期社会
经济明显的恢复和发展,当与此有密切关系。北魏的三长制后来成为北齐、隋、唐时期乡里组织的基础。
十六国大动乱时期,留在北方地区的汉族世家大族与地方豪强通过作坞自保的方式而成为坞主或壁帅,他们拥有众多的宗族、部曲,修有坞壁,建有甲兵。依附其下的农民往往有数百家、上千家,乃至万家,均为他们的私家人口。这些豪强被称做宗主,依附于他们的各类农民则是宗主的包荫户。宗主与包荫户之间是一种主人与佃客的关系。
北魏统一之初,只是消灭了一些敌对政权,对这些遍地存在的宗主无法根除。为了稳定统治,便于征徭征税,于是就采取妥协政策,承认宗主对于包荫户的控制和奴役,并且以宗主对于包荫户的统治作为地方基层政权,以世家大族为宗主,督护百姓,于是形成“宗主督护制”
7、 书法:“庭有余香,谢草郑兰燕桂树;家无别况,唐诗晋字汉文章”。
谢草:语出谢灵运《登池上楼》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池塘生春草”五字人谓新奇,有神功。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之二十九有:“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郑兰:春秋时郑文公之妾燕姞梦见天使授己兰花,后生穆公(见《左传宣公》三年)。后以“郑女花”指兰花。清吴伟业《题孙铭常画兰》诗:“谢家树好临芳砌,郑女花堪照洞房。”
燕:燕山。今北京一带。
桂树:化自窦燕山教子之典。宋代窦禹钧,幽州人。因地属燕,故号燕山。其五子仪、俨、侃、偁、僖皆相续登科(俗有“五子登科”之说),后皆为名臣巨卿。 这句中的“草”、“兰”、“桂”都是花木名,均照应“庭有余香”一句。形容家道昌盛。 而下联一般解释为,唐诗:唐代的诗歌。晋字:晋代的书法。汉文章:指汉代的文赋。三者均反映了那个时期文学艺术的成就。
这副对联,言事用典,即事抒怀,表现出“文章华国,诗礼传家”的情感。 8、 隋唐时期:
国家统一、制度建树、经济发展、民族关系密切、对外交往频繁、文化灿烂; 影响亚洲特别是东亚国家,形成中国文化圈。 9、 三省六部制:(性质、作用、演变)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做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和补充。 宋
在宋代,虽然三省名义始终存在,但是已经混同为一省。同时由于枢密院、三司的设立,宰相的军权、财权被剥夺,三省制度名存实亡。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Xw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