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孩子的成长在于一点一滴坚持》,欢迎阅读!

孩子的成长在于一点一滴坚持
大家好,很高兴能够作为优秀孩子家长给大家分享孩子培养过程的心得体会,我主要分享的主题是“孩子的成长在于一点一滴的坚持”。
以我家孩子最擅长的数学学习为例,我认为,孩子数学学习更注重坚持的精神在学习中的点滴渗透,来综合培养孩子的爱心、学科素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这些都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培养孩子良好德育品质和数学学习习惯的要求。在低段数学背景下,站在孩子的角度爱孩子,从孩子能接受的角度去挖教材和学习中的德育点,不断地给孩子示范“说数学”,让孩子爱数学、爱学习,从小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而小学数学十分注重数学与孩子生活的本质联系,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孩子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其学科的独特性质和课标对德育的要求,决定了德育对数学必须进行持续地、点点滴滴地渗透,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习惯养成。笔者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孩子们刚刚入学一年级时,面临很多转变,尤其是一节40分钟的数学课,要站如松、坐如钟、并规矩地举手、发言、端正书写……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虑,我的每节课都有3~5分钟的课中游戏,从1数到10的手指操、接着数的拍手歌、手指互动说分合……这些课中游戏,加速了孩子对一年级数学学习学习的适应时间。但一年级的“规矩”还是给班级中个别孩子造成了很大困扰。比如,孩子曾会因为数学课上他举了几次手,老师连续两次没叫到他,他就在学习上肆无忌惮地放声大哭;还有一次,数的分合说不来就哭,算式列不来也哭,学习提问提到她哭……我就帮他们擦干眼泪、抱一抱他们、轻轻拍一拍他的肩膀,只有让孩子在爱的沟通中养成爱的习惯,才能打开孩子的心扉,为在中能开启孩子的道德与智慧、塑造孩子美好的人格架桥铺路。
我们的数学学习还需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这也是数学课标对数学提出的德育要求。怎样培养呢?笔者认为,小学年龄段的孩子,尤其是10岁前的孩子模仿能力强,并且容易对老师“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我们要充分运用自己的“偶像”示范作用,抓住孩子模仿能力强的关键期,助推孩子的习惯养成。从一年级学数学开始,我就激励孩子们在学习上一词一句地跟读→大家一起逐题指读→领读班长带读(每次都选不一样的小朋友),这样一个学年下来之后,大多数孩子都能自己读题了。进入二年级后,我开始重点关注孩子们的独立读题+说题分析能力的培养,来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为此,我在平时的学习、作业讲评中,进行说题“榜样示范”、录制“教师说题分析”视屏、录制“小先生说题分析”视频,让每个孩子在数学课上都有不同的收获。像这样发挥“偶像”的示范作用去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正是关于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德育渗透吗?
总之,作为一名小孩子的家长,除了让孩子掌握数学知识外,还应不断地利用学习环节、随堂练习、讲评作业等时机,反复地进行德育渗透,坚持不懈地潜移默化,坚持德育、智育双管齐下,使孩子身心和谐发展,让灿烂的德育之花盛开在数学这片沃土之上。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ty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