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图形的平移教案》,欢迎阅读!

7、图形的运动——平移
一、教学内容:
1、平移的两个要素,平移前后图形的特征,画平移后的图形。 2、利用平移的特征将不规则图形转变成规则图形求面积。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初步体会了平移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学习图形的平移运动。通过学习教材例3,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教材例4是利用图形的平移解决数学问题。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平移的两个要素:一是向哪个方向平移,二是平移的距离。明确平移的要素后,通过画一画,掌握平移的技巧。教学例4时,能够引导学生思考“用学过的图形的运动的知识试一试”,指导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得出:“能够先把左边的一部分剪下来,再向右平移6,变成一个长方形,在求出面积。”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从运动的角度加深对平面图形的理解,发展空间想象力,为今后进一步探究平移知识打好基础。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就理解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学会了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发图形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平移,初步体会了平移的特征,从而能进一步探索学习图形的平移。 四、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实例,初步感知平移现象,能分辨常见的平移现象。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能利用图形的平移运动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五、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移的特征。 教学难点:利用图形的平移解决数学问题。 六、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①师:二年级时我们已经理解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学生思考交流,并说出生活中能看到的平移现象。
②师:开关窗和移动黑板就是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平移现象。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图形运动的一种形式:平移。 板书课题:平移 2、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2)探究平移的特点。
①按照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再数一数,填一填。
提出问题:这幅图中,画出图形分别向右和向上平移相对应的格数后的图形;对于左边和下面的图形来说,中间的图形分别是向什么方向平移的?平移了几格?
通过动画来演示例3中图形运动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左图是图形向左平移6格;下图是向下平移5格。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要求学生说出观察的策略)让学生实行讨论。
②指导学生在以后数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时,只要在这个图形上找到一个点,看这个点平移了几格,它所在的图形就平移了几格。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或体会,观察一个图形的平移过程,只需观察该图形上任意一点的平移过程。 ③板书指出平移的二要素: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④如果把中间的图形向右移动7格,或者向上移动5格,请你画一画移动后的图形。学生自由画一画,小组内讨论图形平移后的画法。
⑤老师指导: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能够找出图形上的一些特殊的点,如顶点,把这些点按照要求实行平移,然后再把平移后的点用线连起来,就是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平移后图形的特点。
①根据我们平移的过程和结果,说一说,图形平移后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不变? 学生自由讨论。
②板书:图形平移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不变,但位置改变了。 3、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6页“做一做”
②先让学生说一说图形向右平移了几格,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汇报交流,老师强调:能够找出小旗子上的一点,看一看这个点移动了几格,这个小旗子就平移了几格。例如,能够找小旗子最高的顶点,这个顶点向右移动了9格,这个小旗就向右平移了9格。
③然后让学生独立画一画向下平移5格后的图形,教师巡视、辅导。 同组间学生相互交流,说一说作图过程。
说明:找出图中的特殊的点,把这些点都向下平移5格,然后把这些平移后的点用线连起来。 4、即时练习:
(1)“练习二十一”第1题。
要求学生独立找一找,涂一涂。集体展示汇报时,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思考的。 (2)“练习二十一”第2题。
①先在小组里交流你打算怎样画,再画一画。
学生交流方法:先把梯形的四个顶点都向上平移3格,然后把四个点画线段连起来。然后再把画好的图形的四个顶点再向左平移8格,再连接四个顶点,就得出要求的图形(课件动画演示)。
②小结检验的方法:看看方向对不对;找两个对应的点,数数中间的格子数对不对;看看图形的大小、形状有没有改变。 5、解决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tR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