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觉的四个基本特性

2022-09-01 21:51:4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知觉的四个基本特性》,欢迎阅读!
知觉,特性,基本
论知觉的四个基本特性

人们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进行反映形成感觉,再将感觉信息整合成有意义模式形成知觉,以此完成对世界的每一次认知过程。而其中“知觉”这一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又有些什么特征呢?本文将通过若干例证和实验结论针对知觉的四大基本特性——知觉理解性、知觉选择性、知觉整体性和知觉恒常性展开论述。 一、知觉理解性

知觉理解性——指在知觉过程中,人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解释,并用语词加以概括与标志以赋予其意义的组织加工过程。

知觉理解性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实例,当人们看到一幅十分抽象的画面时,会不自觉地试图从中看出些有意义的情境或物体来,这时候人的经验就会发挥作用,从记忆里挖掘各种事物的形象,这像马?像小狗?或是像一个孩子?再比如我们在看到一个白茸毛,红眼睛、耳朵的生物时,会自觉根据这些特征和我们头脑中的知识经验为其赋予意义,称之为“兔子”这些都是我们的知觉理解性在发挥效用。

知觉理解性的一大特性是它必须建立在个体已经积累的知识经验上,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同样的一样事物在不同的人头脑中知觉出来的也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结果,因为不同的人所拥有的阅历和知识储备都不同。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同样看一场球赛,铁杆球迷能看出球员们发挥的优劣程度,而普通观众可能只看到双方各自命中几个球而已。而一个熟英语的人,在看到WOR”的字眼时,会自然而然地预期后面出现DKMN等字母,这就是人们已有的知识结构在当前的知觉字母活动中起了作用。

知觉理解性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当刺激信息不甚清晰的时候,使用适量语词将帮助人更有效、更快速地完成对知觉对象的理解。比如观察一朵云或一块山石的形状时,也许乍一看不像什么,但只要旁人稍加暗示就能让我们觉得越看越像。 二、知觉选择性

知觉选择性是指人受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等因素的影响,有意或无意地把某些刺激信息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

理解这一特性的要点在于,人不可能在同一时刻里接受和感知来自多方面的全部刺激信息,因此必然有一部分信息被着重突出地注意到,成为知觉的对象或图形,而知觉得较为模糊的部分则隐退为知觉背景而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受到个体的兴趣、态度、需要、知识经验以及当时的心理状态的影响,而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如强度、活动性、对比和被感知对象的外界环境条件的特点如照明度、距离等也都是决定知觉对象的重要因素。

关于知觉选择性,笔者注意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课题,那就是负性情绪图片的选择性注意的问题。当人们看到画有蜘蛛、蛇或恐怖的表情时,知觉将首先被吸引,且注意时间更长。比如在实验中要求被试在多张中性图片中搜索一张与恐怖相关的图片其速度要比在多张恐图片中搜索一张中性图片来得快。同样的,在众多中性表情中搜索一个愤怒表情要比在愤图片中搜索中性表情快且注视时间更长。或许是由于进化的原因,人对具有威胁性的负性情绪产生本能的警戒和恐惧,迅速知觉到这种威胁,同时注意固着在这些负性刺激上难以脱离也导致对其他刺激的搜索减慢。这个例子很好地体现了知觉的选择性,负性情绪图片不仅强度更大,且受到人主观的喜恶的影响被优先知觉。 三、知觉整体性

知觉整体性是指人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属性、部分整合为一个整体加以识别的过程。

摄影爱好者们常常热衷于关注照片的清晰度,考察像素是否够高,然而,任何一张照片


都是由一定数量的像素点构成,究竟怎样才算“清楚”?根据普通分辨率看来“清楚”的图片一旦放大到一定程度,也会变得“不清楚”。事实上,这就是知觉整体性的“魔力”。极而言之,由于人们知觉整体性的自动补全功能,刺激图形中靠得足够近的两个点,足够低的反差,色彩足够相似的两种颜色,都是不能区别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当图片很小时会比较“清楚”的原因,此时像素点之间距离极近,人们看不到点与点之间的界线,所知觉到的就是一个整体的形象,而没有断裂感。

理学Navon发展了一种可以形式化地描述整体和局部性质的实验模式,他使用了如图所示的一种复合刺激图形,被试通过耳机听到字母HS的读音, 任务是判断听到哪个字母, 并迅速按键反应,视觉刺激图形中的大、小字母可以与听觉刺激一致(被试听和看到的字母相同)或不一致(如被试听到H而看到的是S实验的结果是当视觉刺激中的大字母与听觉刺激一致

, 反应时最短, 不一致时最长,而辨别听觉刺激的反应时不受小字母的影响。Navon认为,分辨大字母时间较短以及大字母对小字母的干扰作用说明在处理复合刺激时,知觉系统首先处理整体性质, 然后再加工局部性质, 这就是整体优先性的理论假设。 四、知觉恒常性

知觉恒常性是指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客观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其知觉映像的过程。 我们常说同样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就会不同的视觉效果,在美术上也有“透视”说法,然而,无论在画面上一条铁路的底部有多么宽大而上部被压缩得多么窄小,我们还是能知觉出这是一条延伸向远方的,两边互相平行的铁轨。这样的知觉结果源于我们对这样一种透视效果的熟识,一个刚开始画画的孩童就更倾向于将铁轨画成两道平行的直线,这也印证了知觉恒常性与一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密切相关。

我们都还记得09年春节晚会上刘谦的魔术吧,在全世界亿万华人的众目睽睽下愣是将戒指变进了鸡蛋,这也让他一炮走红。我们暂且不管他是用怎样的手法做到这些的,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人的知觉恒常性帮了他大忙。有一位魔术大师曾说过:“每一位成功的魔术师都是最伟大的心理学家。“最”还谈不上,但确实,究魔术之本质,往往是利用人们的知觉特性施行“骗术”。先用眼花缭乱的手法牵引观众的注意力,这里同时涉及到人的知觉选择性对注意点的无意识的选择,魔术师的目的就是引导观众对其所布置的场景形成知觉定势,这又利用了人的知觉理解性,这就是为什么每个魔术的先期总有很长的铺垫时间,这绝非仅是装饰。当魔术师想要灌输给观众的事物在我们头脑中形成的时候,我们便对其基本特性建立了一种固有的概念,即使这一事物的客观条件发生了变化,我们头脑中对它形成的映像也不会轻易地发生改变,于是“奇迹”就发生了,这也就是知觉恒常性所创造的“奇迹”阿。所以,很多时候并不是魔术师骗了我们,而是我们自己的知觉“背叛”了我们。

人类是一种奇妙的存在,而最奇妙之处在于人的每一个部分之精妙都让人叹为观止,觉又何尝不是?仅仅这四个基本特性——理解性、选择性、整体性、恒常性——就为人们在认识世界的漫漫征途上增添了无数异彩。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m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