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生:孩子任性的心理疏导方法

2022-11-03 22:06: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心理医生:孩子任性的心理疏导方法》,欢迎阅读!
疏导,心理医生,任性,孩子,心理


幼儿成长过程中,3-4岁是人生的第一反抗期这时期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经常和大人闹独立总是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有时好像故意与大人闹独立,总是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有时好像故意与父母和老师作对,你让他去做的事,他偏不去做,你不让他去做的事,他偏去做。往往到4-5岁时这种情形依然延续,孩子经常表现出不服管教的特性。

孩子任性心理不是天生的,环境是导致儿童产生任性心理的主要原因。孩子不断地会有我要的要求,但是,他们的思维能力还不能理解父母为什么爱说不行。即使他们长大一些后,知道了为什么不可以,他们的自控制力也还很有限,还不足以控制强烈的需要冲动。此时,如果家长不加约束,不进行教育,就很容易导致儿童任性心理的形成。

任性会导致无法正确认识和判断事物,个性固执,不明事理,妨碍生活能力的发展,不善与人交往,难以适应环境,不被别人接受而陷入孤独,经不起生活的考验和挫折,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利。由于孩子任性的表千差万别,因此解决的方法也要因人因时因事加以实施,宗旨在于给孩子以适当的约束,提高其心理自控能力。可参照以下几种方法: 明确界限


幼儿思维是很刻板很模式化的,父母若从一开始就给孩子设定行为界限,不轻易改变,且这些界限让孩子感到舒适,安全,孩子就愿意且能够接受。要注意,限制必须十分谨慎,不行一旦出口,就不能因为孩子吵闹而改变。大人应坚持教育要求的前后一致和家人之间教育要求的一致,以免激化孩子的情绪。 延缓满足

只要在给定的条件下满足孩子,孩子大多就能够配合。比如,孩子放学后就要看电视,家长告诉他做完作业就可以看,这就是延缓满足。延缓是一种有条件满足,重要的是大人必须说话算数,否则孩子将难以信任父母,也就难以按父母的要求去做。 转移注意力

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父母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想办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改变孩子的任性行为。如母亲带孩子在公园玩,孩子玩得上瘾。天晚了,母亲急着赶回家,可孩子就是不愿意走。如果母亲说:我们回家吧。孩子可能坚持要在公园继续玩;如果母亲说:走,妈带你去坐汽车。孩子可能就愉快地答应了。然后妈妈领着孩子坐公共汽车回家。 冷处理

当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撒泼时,大人可暂时不予理睬,给孩子造成一个无人相助的环境,不要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jE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