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三十年风雨兼程》,欢迎阅读!
从一个班50名学生发展到32个班1568名学生,从一间教室发展到数栋教学大楼,从一个专业发展到11个专业16个专门化培养方向。在全区地市级同类学校中,各项事业位居榜首!这,就是南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南宁民族中专)建校30年来发生的巨变。 南宁民族中专30年来一直致力于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基层干部和技能型人才,已为全区各条战线输送了1万多名各级各类合格人才,为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时光飞逝,30年风雨兼程,30年桃李芬芳。回首建校历程,南宁民族中专师生感慨万千。 艰辛的办学之路
南宁民族中专从成立至今走过了一条艰辛而不寻常的办学之路。
1975年9月,南宁地区少数民族基层干部学习班在天等县城成立,其任务是短期培训村级少数民族基层干部。这就是南宁民族中专的前身。
1979年12月,南宁地区少数民族基层干部学习班改名为南宁地区民族干部学校,校址从天等县城迁到南宁市明秀东路210号。1985年秋,南宁地区民族干部学校开始招收2年半制的行政管理、乡镇企业管理两个专业的成人中专班和1年制的行政管理专业干部专修班。1993年,南宁地区民族干部学校定名为南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正式成为一所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
1998年,中等教育学校实行改制,学生自主择业,毕业生不再包分配,这给办学条件相对较差的南宁民族中专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竞争是残酷的,此后,南宁民族中专办学曾一度滑入低谷,2001年,只招收到学生100多人。 在困境中谋发展
南宁民族中专的领导和教职工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意识到,只有加强基础设施和自身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顺应市场需求办学,扩大就业率等,才能在困境中求生存谋发展。 首先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该校自筹资金1000多万元,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购置教学仪器设备。师生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凡自己动手能办的事,就不等不靠,自己动手干,凡少花钱或不花钱能办成的事,就不乱花钱。
国家民委,自治区民委,原南宁地委、行署,崇左市委、市政府都十分关心支持南宁民族中专的发展,先后向民族中专拨款共计1000多万元。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南宁民族中专发生了巨大变化,1995年开始,学校教学大楼、新学生宿舍楼、新教工楼等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基本满足了办学需要。 2004年,南宁民族中专与南宁商业成人中专合并后,校园面积进一步扩大,有了图书楼、实验楼,基础设施进一步齐全。
改善了硬环境,学校领导班子又进行一系列内部改革:建章立制,规范内部管理;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竞聘上岗;适应市场需要办学,淘汰旧专业,增设新专业;加大招生力度不断拓宽就业渠道等,使办学方式更灵活,方法更多样,进一步适应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可喜的办学成就
南宁民族中专领导班子团结一致,开拓进取,教职员工艰苦奋斗,使学校逐步走出困境,迎来了收获的季节。2003年,南宁民族中专通过了自治区教育厅的评估,成为一所合格的中等职业学校。2004年,南宁民族中专与南宁商业成人中专合并为新的南宁民族中专学校,校园、校舍面积进一步扩大,办学竞争力进一步增强。2005年,高中学生高考上线率近50%,中专学生毕业就业率达96%,在校生人数有1568人,创下了该校办学30年来最好水平,在全区地市级同类学校中,该校各项事业位居榜首。
30年来,南宁民族中专从基层干部短训学习班发展成为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从一个行政管理专业班50名学生发展到现在11个专业32个班1568名学生。至今为止,南宁民
族中专培养的学生已达1万多人,现任处级领导干部8人,科级干部600多人,自主创业的经理、厂长、老板等200多人,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校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南宁民族中专之所以有今天,离不开学校几代领导及师生的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更离不开崇左市委、政府的重视以及区、市民委的关心和支持。” 《》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b5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