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诗歌的文学常识( 精编版)》,欢迎阅读!
![文学常识,精编,诗歌,有关](/static/wddqxz/img/rand/big_21.jpg)
有关诗歌的文学常识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有关诗歌的文学常识,欢迎大家查看。 一、名词解释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自西周初年(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前6世纪)大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歌在春秋时已流传于世,当时称为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孔子与诗三百的关系密切,才有诗经之称。 二、六艺
《诗经》中的作品,按照音乐的不同,分编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也称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bīn)风,共十五国风,160篇。是诗的精华。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即王畿之乐。雅诗共105篇,又按音乐的不同,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用于诸侯朝会;小雅74篇,用于贵族宴享。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颂即古代的容字,表演的意思。《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共40篇,皆出自社会上层人物之手,都是些歌功颂德之作。
赋是直接描绘、抒情和铺叙的意思,即直叙其情事,白描其物象。 比是比方、譬喻,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文心雕龙*比兴》),使形象更鲜明。
兴与比的区别在于,比是以另一物打比方来说明此物,二者之间
1
必须有类似点;兴只是以他物做引子,以引出所咏之物,二者之间不求性质的相类,只是有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的关联。 三、类型
《诗经》按照内容划分为祭祀诗、颂赞诗、怨刺诗、婚恋诗、征役诗。
《国风》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政治批评和道德批评的诗。这些诗有些是针对特定的人物事件的,有的则带有普遍意义。总体上说,这些诗较多反映了社会中下层民众对上层统治者的不满。如著名的《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这首诗,以前很多人都解释为劳动者对剥削者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责问,这恐怕不太确切。应该指出,在《诗经》的时代,所谓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左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在社会的一般认识中,原是名正言顺,天经地义。在物质上、精神上都受到严重奴役的奴隶们,能否清醒地否定当时社会所公认的这一种原则,本身是个问题;即使有人认识到并表现出来了,这样的诗也不可能被诸侯和周王朝的乐宫照样容纳,成为贵族子弟日常诵咏学习的对象。《毛诗序》解此诗,谓刺贪也。在位贪鄙,无功而食禄,应该是正确的。也就是说,诗人还是从社会公认的原则出发,认为君子居其位当谋其事,无功而食禄就成了无耻的素餐白吃饭。末句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是讽刺的笔法。事实上,君子们尸位素餐,倒是普遍的现象。以他们声称的原则讽刺他们的行为,这首诗已经很深刻,不必再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VW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