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欢迎阅读!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汇总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词句注释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白话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词句注释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佳节:美好的节日。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zhūyú):一种植物,即茱萸。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白话译文
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茱萸可惜只少我一人。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词句注释
天门山:位于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南长江两岸,东为东梁山(又称博望山),西为西梁山(又称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当涂在战国时期属楚国,故流经此地的长江称楚江。开:劈开,断开。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一作“至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白话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词句注释
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
空濛:细雨迷濛的样子。濛,一作“蒙”。亦:也。奇:奇妙。 欲:可以;如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白话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词句注释
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lún):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méi):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 借问:向人打听问路。
应(yìng):回应,答应,理睬。 [2]
白话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因为不敢大声应答,唯恐鱼儿被吓跑。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V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