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研究方法-北大授课》,欢迎阅读!
![授课,北大,方法,社会,研究](/static/wddqxz/img/rand/big_6.jpg)
2003-10第一次作业:举例并阐述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研究范式的主要异同 参考一:自然科学范式与社会科学范式的相同点:
"范式" 这个概念1968年由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 (T. Kuhu ) 所提出来的时候,涉指的是自然科学史及对科学发展规律的理解, 但近年来西方社会科学界对这个概念的借用十分广泛. "范式" 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科学家群体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 包括共同的基本理论, 观点和方法, 以及共同的信念和共同的自然观. 由此可知, 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 范式都对从事该科学的科学集体提供一套使之能够顺利地进行专业活动的共同信念. 自然科学范式与社会科学范式的不同点:
[$nbsp][$nbsp]更替的模式: 自然科学家相信一个范式取代另一个范式代表了从错误观念到正确观念的转变, 譬如, 现在已经没有天文学家认为太阳是绕着地球运转的. 至于社会科学, 理论范式只有是否受欢迎的变化很少会被完全抛弃. 社会科学范式提供了不同的观点, 每个范式都提到了其他范式忽略的观点, 同时也都忽略了其他范式披露的一些社会生活维度.
[$nbsp][$nbsp]研究的对象: 自然科学范式研究的是自然世界的存在现象, 相关关系及发展规律. 而社会科学范式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可分为二类: 第一类侧重以社会整体为研究对象, 第二类侧重以个人及起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 社会科学范式的研究对象远比自然科学范式的研究对象复杂的多. 这种差异不仅仅体现在表面, 它还造成了二者间根本性的差别. 比如, 社会科学范式研究的多角度, 以及其中所面临的如个体与社会, 解释与理解, 主观与客观等一系列二元对立都是自然科学范式中所不存在的. 最关键的, 社会科学范式的复杂性使得它内部难以有一个逻辑上的一致性.
[$nbsp][$nbsp]研究成果: 社会科学范式的研究成果, 不但要像自然科学范式那样回答研究对象"是什么" , "为什么", 而且通常还要对研究对象作出直接或间接的价值判断, 也就是通常还要回答 "合理不合理" , "应该怎么样".也就是说, 社会科学范式的研究成果往往包含着研究主体对研究对象的价值判断.
[$nbsp][$nbsp]有无时代性特征: 社会科学范式的内容就通常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 社会科学范式各具体学科的研究对象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 进而也就使得社会科学范式的内容有了鲜明的时代性特征. 更重要的是, 社会科学范式的研究者对研究对象作出价值判断的时候, 总是深受时代精神的影响, 使研究成果打上时代的印记. 因此, 无论是社会科学范式的形成或是运用, 都不能与特定时代的背景性因素相分. 参考二:自然科学范式与社会科学范式的相同点:
这二者都属于科学范式,虽然"范式"这一概念1968年由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T. Kuhn)所提出的时候,涉及的是自然科学史及对科学发展规律的理解,但近年来西方社会科学界对这个概念的借用十分广泛。"范式"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科学家群体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包括共同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以及共同的信念和共同的自然观。因此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范式都为一定数量的科学家群体提供思考的出发点。 自然科学范式与社会科学范式的不同点:
(1)[$nbsp][$nbsp]范式所研究的对象属于不同领域: 自然科学范式研究的是自然世界的存在现象、相关关系及发展规律。而社会科学范式研究的是人类社会的存在现象、相关关系及发展规律。虽然两者并不是绝对的隔离,当中也存在着两个领域的相关甚至覆盖,但由于研究对象具有不同的确定性,因此社会科学范式的研究相比较自然科学而言,不存在绝对的可以由实验检验的正确理论。自然科学研究的成果通用于整个当代世界,并为未来研究者提供一个理论的入门基础。而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来自于一定的样本群体,只能用概率表述其有效性,并且其作为未来研究理论基础的必要性并不是一定的。
(2)范式发展进步的形式与结果也不同:根据库恩的解说,科学发展的历程是常态科学与
1
科学革命两个阶段的反复过程。在常态科学阶段,科学家群体按照统一的范式从事科学活动。当科学活动发现有些事实不能纳入群体的范式时,就形成了反常。在一般情况下,反常可以被范式所"同化",使之成为可被解释的现象。但反常增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构成危机。在危机中酝酿出新的范式,于是开始了科学革命。当新范式驱逐旧范式后,革命宣告结束,又进入新的常态科学时期。按照这样的发展形式,自然科学的发展将是循环往复,以致无穷。但是,在社会科学中,范式更替的模式与库恩所说的自然科学并不相同。自然科学家相信一个范式取代另一个范式代表了从错误观点到正确观点的变化,比如说现在已经没有天文学家认为太阳是绕着地球转的。 而社会科学的理论范式只有是否受欢迎的变化,很少会被完全抛弃。 因为,社会科学范式提供了不同的观点,每个范式都提到了其他范式忽略的观点,同是,也忽略了其他范式揭露的一些社会生活维度。这样的发展形式带来的不是如同自然科学一样的目标明确的单行道的轨迹,而是一座由社会科学同一领域里不同范式交织而成的立交桥,没有所谓推翻,也没有所谓确立。
2004-1第二次作业:阐述研究设计中理论假设、操作化与研究方法选择之间的关系 科学是建立在逻辑和观察的基础上的,简而言之,科学理论处理逻辑方面的问题,而科学研究则处理观察方面的问题。社会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解答社会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的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点,研究者需要制定科学研究的计划即研究设计,也就是设计一个发现某事物的战略。研究设计主要构成包括:一必须尽量明确要发现的东西,二必须采用最好的方法进行研究。通常把握住了第一点,第二点也就很好掌握。
假设是“为得出逻辑的或经验的结论并加以验证而设立的实验性假说”,所谓理论假设就是运用逻辑推演从理论中推导出一组理论命题。这些命题由于使用的概念缺乏明确的定义而无法直接观测,它们是抽象的。要建立可测量的研究命题,还需要把理论假设转化研究假设(工作假设)。理论假设与研究假设的区别在于:理论假设是变量表达,它的内涵与界定过的概念相一致;而工作假设是指标表达,它只表示概念内涵中某些可以观察到的部分。由指标陈述的工作假设才可以指导实际的调查研究工作。而将理论假设转述为具体的研究假设的过程实际上包括了概念化和操作化。概念化就是指出理论与理论假设中的术语的具体含义的过程,概念化的最终产品是一组具体的指标。操作化是概念化的延续,操作化指的是设计一系列研究程序,并用于经验观察来获得对变量的测量。操作化与概念化的区别在于:概念化侧重对抽象概念的推敲和具体说明,而操作化侧重详细的研究过程并最终用经验性的观察结果来解释现实中的概念。
选择研究方法是研究设计的主要任务之一,研究方法表明研究的实施过程和操作方式的主要特征,它由一些具体方法组成,但又不等同于在研究某一阶段中使用的具体方法。社会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统计调查、实地研究、实验和文献研究,每一项研究方法都有自己的资料收集方法。研究方法的选择由研究类型决定,从根本上说研究方法的选择由理论假设决定,因为理论假设决定了研究类型。
在理清概念、确定了研究方法之后,下一步就要对主要变量进行操作化。操作化包含了研究方法的操作化,比如在某种情况下操作化要求在技术上进行具体描述——对问卷的问题与答案设计等等。操作化不仅在理论假设的转述中有意义,对研究方法同样有作用。操作化贯穿了整个研究计划始终。操作化将理论假设转化为可测量的变量,并最终使验证理论假设成为可能。
简言之,理论假设是研究设计的起点,是研究方法选择和操作化的基础,对二者起决定性的作用。研究方法是验证理论假设的策略,研究方法的选择是否适当对研究设计的成败有决定性的影响。操作化包括了理论假设的操作化和研究方法的操作化,操作化是实现验证理论假设的具体化过程,贯穿研究设计的始终。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2w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