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作者:胡会芳
来源:《职业·中旬》2012年第01期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
为了更细致地了解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情况,笔者选取广东东莞地区的高职院校的300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占38.9%,女生占61.1%。调查问卷回收率95.7%。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了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很多因素,主要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调查显示,现在发现很多大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方向十分模糊,忽视职业生涯规划,也不考虑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大学毕业生存在严重的盲目择业现象,而近年来随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更是加重了这种趋向。
2.大学生学业规划模糊,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不科学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淡薄以及学业规划的模糊必然导致其职业生涯规划过程的不科学性:一是应急性,一些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唯一目的就是找工作,等到大三毕业前夕再进行也不迟,因此将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就业前的短期培训;二是急功近利性,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是在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估以及对职业进行全面的了解之后才能进行,而不少大学生却盲目从众,急于求成;三是自我性,目前多数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过于注重个人的自我设计,很少考虑社会的实际需求和人生发展的规律。 3.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不健全
高职院校现行的就业工作指导,主要负责毕业生落实工作单位,包括为毕业生收集需求信息、联系用人单位、组织校园招聘、推荐学生就业、进行就业管理。工作对象主要为大三的学生。学校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方面的工作确实不尽如人意,很多关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由于现实情况的限制都没有开展。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设计与管理 1.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与设计
(1)循序渐进地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与一般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所不同。笔者认为,大学生不能以仅仅学习理论的方式笼统地学习职业生涯的知识,应该将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学习贯穿整个大学三年,有意识地与实践结合,渐进性地学习与领悟。具体是:大一重在适应生活,初步进行生涯规划;大二主要是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育,重在自我认知和做好从事职业前的心理准备;大三进行就职前的培训以及转变角色,适应社会。
(2)有效地进行自我评估与定位。自我评估的目的,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必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各种特点,如基本能力、工作风格、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等,才能找到自己最适合做的,最能做出成绩的行业。
(3)有针对性地制定行动方案对于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与职业选择相应的教育和培训计划的制定。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是:对于已经制定的计划,采用什么途径去实现它,如何能做得更好。同时,方案还需根据计划的变更和环境的变换适时地做出调整,以保证行动方案与计划相吻合,从而一步一步的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2.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体系的建设
(1)转变观念,在就业指导中引入职业生涯的理念。①坚持贯穿高职三年的生涯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能仅针对应届毕业生,而是要贯穿大学生的三年学习生涯,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根据他们的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就业形势等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要努力整合各方资源,创设各种工作和实践环境,为大学生的成功就业提前提供实习场所,使他们在具体的活动中认识自我、掌握职业技能、设计职业生涯。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个性化原则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应该以学生为本,吸收职业生涯发展观的先进理念,立足于学生本位,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2)构建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制。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和日益高涨的自我发展需求,当代大学生不仅需要毕业前的就业指导,更需要在大学读书三年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使他们了解自己,明确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①系统地设置适合当代高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系列课程。首先是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这不是传统的各种理论知识,而是要通过这样一门课程或者一系列讲座给大学生灌输职业生涯的理念。其次是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辅导,大学生将逐步明确自我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学会运用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解决可能遇到的心理困惑,优化心理素质,努力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
②理论联系实际地实施分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高职院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必须考虑大学生的发展阶段,循序渐进地安排课程和相关教育。根据高职类大学生的特点,把大学三年分为:准备与适应阶段,调整与发展阶段,成熟与职业准备阶段。
(3)建设专业化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①专业化的素质与全面的工作能力。合格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应该不仅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强烈的事业心、进取心和创新精神,懂得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了解学生以及热心为学生服务,还应该有着较宽的知识面,熟悉专业的教学特点,特别是熟悉职业选择的理论、方法和技巧,有较强的社会工作能力,了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社会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知识和职业理论。②多渠道的培养方式。对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应采取多种方式,如培训、集训、参观考察、与兄弟院校就业指导机构交流工作经验等。 3.“个人—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综合体系的构想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服务体系两个方面,可以总结为一个各个方面自成体系且又相互依存和影响的职业生涯规划综合体系。
(1)高职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服务体系这两方面在自己的框架内自成体系。在体系中,个人、高职院校各有一整套运行方式。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以传统的生涯规划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当代高职大学生的特点设计的,每个大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以该框架设计自己的大学学习。为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教育服务体系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协调各方资源,促成整个生涯教育在学校的框架下得以顺利展开。
(2)高职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服务体系两方面紧密结合,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在体系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学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很多的交集。大学生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学校的生涯教育直接相关联。个人与学校是以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为基础结合起来的。
(3)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服务体系两方面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在体系中,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学校生涯教育服务体系之间的制约和影响最为显著。职业生涯规划强调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原则,不同专业、学科的学生,其大学三年的生涯规划方式不尽相同,学校的生涯教育必须以此为基础,建设一个符合本校学生的服务体系;反过来,学校又有自己的立场,因此学校的生涯服务体系是在权衡各方面的优劣,以本校绝大多数学生的利益为基础建立的,每个学生在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时,也必须考虑到学校的相关机制,学会适应它,因为只有达到了个人利益与学校利益的契合点,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走向成功。
(作者单位:广东科技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eL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