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思想史

2023-04-04 07:37: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地理学思想史》,欢迎阅读!
地理学,思想史
理学思想史2班第二次讨论

1、什么是新文化理学,新文化理学与传统文化理学的差别在哪里?

文化理学是地理学文化转向文化研究以及社会科学普遍的空间转向之后的学术互动产物,它与地理学以往的知识遗产包括传统的文化理学既有联系也存在从研究议题、概念、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大差别,是走向批评范式的人文化和理论化的知识体系。本文立足丰富庞杂的理论文献,全面综述和分析了新文化理学的知识谱系和未来的发展走向。

1传统文化理学主要关注文化景观而不是文化概念本身。强调文化传统的代代相传和文化的时间性而不是空间性仅有的超有机体论视文化为独立人类活动之外的超级力量。文化理学文化作为首要关键词!强调对文化理论研究。认识到文化颠覆政治的潜力,将文化的概念从人类学替换到政治学恢复文化理学政治理学的联系,,通过创立一个与权力结合的彻底的政治化的文化概念发展空间的文化政治学和权力几何,同时强调文化是人与人之间社会政治经济的各种关系。 2传统文化理学文化景观的研究使用文化景观化区区域个性文化形式的分布与扩散等概念,并形成伯克莱学派法国的年鉴学派以及英国的地方史研究这种景观研究只有很微弱政治性,实际上仅仅是寻找文化的证据而已#文化理学则从多个角度重构景观研究大大扩大和深化了景观的解释学思考及其学术影响力,文化景观不再被当作所见外在客体而是见的方式,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实践和劳动的产物,景观从名词转变为动词!景观如何运作及其与隐含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的问题成为研究核心。

3空间已广泛被非地理学领域隐喻性地使用,乃至形成人文社会科学广泛的空间转向 理学转向作为物质实体的空间和作为关系的空间,分别导致了传统区域学派的地理学!及空间分析学派的空间几何学,但是新文化理学更乐意将空间的关系看成是社会关系, 非几何和拓扑关系!将空间的科学研究转向空间的文化研究,关注空间如何作为文本意义系统,象征系统所指系统来表达意识形态价值观信仰以及民族主义和国家关系。

4传统的现象学和人本主义地理学的地方研究,关注人对地方的体验所形成的地方感,强调传统社会的地方性 文化理学关注现代性所造成的空间与地方的同质化趋势。运用 地方性和 非地方概念构成与" 地方性’ 概念相对的两极体验,从而发出保护和拯救地方性传统和本真性塑造地方和传播地方形象的呼吁! 反映出地理学对地方特征和空间差异价值的认同!因此!地方研究具有一种认识论意义,因为它重视区域案例研究和地方特殊性! 反对理性计算法对于地方多样性的抹杀。

5 主体性与空间的关系问题推动了新文化理学认真对待的研究主体性和空间都与政治可分,个人主体性扩展到团体主体性,便形成了种族和民族性的后殖民主义认同感的空间研究。

6传统地理学的本体论主要是面向真实现实世界的,并长期采用实证主义哲学和方法论,因而忽视了表达的世界特别是新媒体技术所呈现的世界, 文化理学不仅研究作为世界的真实世界,也明显地建立起对 世界即媒体再现或表征世界的研究关注,如文学专著艺术影电视音乐广告新闻网络等媒体文化中的景观空间和地方。

7人地关系以及社会的空间组织是人文理学最核心的个研究主题者,经济社会理学等分支学科中占主导地位"并产生很强的实用价值,相比之下人地关系理论的进展则比较停滞。新的人地关系理论回归人类文化概念的自然起源,将地重新整体化为含有人的主体性和能动作用的复杂社会生态系统,倡导整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复杂思维范式重新思考自然环境生资源等概念的真正含义


2、什么是新经济理学,新经济理学与传统经济理学的差别是什么? 经济理学是当代西方经济学领域中继新产业组织理论新贸易理论新增长理论之后出现的第四次“新经济学”研究浪潮(Krugman1998)它采用了收益递增—不完全竞争模型的建模技巧对空间经济结构与变化过程进行重新考察,其目的在于将经济地理分析纳入主流经济学的范畴之中。经济理学除了构建反映经济活动地理集中现象的理论模型外,还特别强调运用所构建的新经济地理模型对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分析。

区别:1经济理学与传统经济理学的一个最显著的差别 ,在于前者采用不完全竞争、报酬递增和多样化需求假设 ,而后者采用完全竞争、报酬不变 (或报递减 )和同质需求的新古典假设。传统经济理学认为 ,在区域之间不存在基本差异的情况下 ,运输成本的存在将导致经济活动沿空间均匀散布 ,运输成本的变化对厂商区位抉择的影响是线性单调的 ,传统经济理学无法清楚地解释现实世界的经济活动集聚现象。

2传统经济理学模型大多是外生性的模型,传统经济理学无法解释城市和集聚 ,也无法 说明外部经济由何而来 ,它只能通过外部基本特征方面的差异来说明城市和生产结构上的差异 ,相反 ,经济理学模型是内生性的 ,它们不需要通过外生差异 (如山脉、河流、海港等自然条件的利弊 )来解释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经济理学模型通过报酬递增、运输成本、产业联系及市场外部性之间动态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可以内生出经济活动沿地理空间依倒 U形轨迹演化的规律 ,即使是从原本非常相似的国家、地区或城市也可以内生出这样的规律。经济理学模型还可以通过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和区域之间内生的工资差异来解释产业向不同地区或国家的渐次扩散

3传统经济理学所使用的马歇尔“外部经济 ”包括西托夫斯基 (Scitovsky)所称的“技术外部经济 ”与“市场外部经济 (亦称金钱外部经济 ) ”新经济理学特别强调和关心“市场外部经济 ,大多数新经济理学模型都是建立在“市场外部经济 ”基础上的。新经济理学将建模的重点放在“市场外部经济 ”之上。但并不能据此得出新经济理学否定技术外部性存在 ,只将外部经济局限于市场外部经济的狭窄范围的结论。

4在传统经济理学那里 ,驱动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的是所谓的“外部经济 ,但产生“外部经济 “黑箱 里面到底有些什么东西 ,人们却不得而知。不过 ,有了容纳“外部经济 的“黑箱 ,至少可以将由前向联系与后向联系产生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形式化。新经济理学则认为 ,一个下游产业要对上游产业产生后向联系 ,在它们之间光有买方 —卖方关系是不够的 ,还必须存在这样的情形:即下游产业产出的增加 ,通过扩大它所使用的中间产品市场 ,将导致上游产业以更为有效的规模从事生产

5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的存在决定了新经济理学模型的内生不对称性 ,这种不对称性对于运输成本表现出同样的敏感性 完全相同的区域。在较高的运输成本下 ,后向联系强但前向联系弱 ,总的循环累积因果效应弱 ,区域专业化无从发生 ,产业将在两区域内平均分布;在运输成本的中间段 ,后向联系并不明显减弱 ,而前向联系显著增强 ,总的循环累积因果效应强 ,区域专业化和积聚由此发生;当运输成本进一步下降之后 ,任何区位的后向联系与前向联系都不再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循环累积因果效应反倒变弱 ,积聚变得不可维持

6采用报酬不变假设的传统经济理学预测经济空间是一个线性、和谐、稳定和均衡的系统经济理学经济系统中加入报酬递增律 ,可以更好地解释经济活动的空间积聚和扩散机理

7经济理学理论研究为解释经济活动的集聚和扩散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理论、方法和工具。但是 ,就像所有新技术与新知识的发展一样 ,经济理学理论及其应用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经济理学用高深数学所建立的模型 ,不过是地理学家多年前就已有意识地抛弃了的分析方法 ,它所得出的结论并无特别的新意 ,经验应用更是奇缺。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67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