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操《旭日东升》动作组合教学案例

2022-09-06 18:34:3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武术操《旭日东升》动作组合教学案例》,欢迎阅读!
旭日东升,教学案例,武术,组合,动作
武术操《旭日东升》动作组合教学案例

——名山学校刘木松

一、设计理念

本课是《体育与健康》(水平二)年级武术教学内容,武术作为一种民族体育项目,受到学生们的普遍喜爱。学生通过演练武术得到美育熏陶。小学阶段是学生由启蒙教育向正规教育转型的开始,应当把姿态教育和培养武术兴趣放在目标的首位,为学习少年拳奠定基础,初步建立武术套路的概念,发展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和节奏感,提高动作的速度和连贯性,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养成经常运用套路锻炼身体的习惯。使学生在提高所学动作质量的基础上,学习和体验不同风格的武术套路动作,了解武术的攻防含义,培养崇尚武德的精神。武德教育应从抱拳礼开始。上下课要有礼;表演前后要有礼;互相学习要有礼;师生之间要有礼。使学生真正做到以礼始,以礼终规范其行为方式。 二、学情分析

1小学年级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年龄特征是:模仿能力强;好动、好奇心强;敢于表现自我

2年级学生运动参与能力、性格爱好都具有很大的差异,部分女生往往会表现出怕羞的一面,而男生则会无所顾忌地表现自我。因此,一些带有模仿性、表演性的练习,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武术运动恰恰是一项刚、柔兼备的项目,既能表现出男生的刚强,又能体现出女生的柔美。 三、教学内容:

1学习武术操动作组合 2游戏:斗智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武术组合动作名称和顺序,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发展协调性、力量等素质,培养崇尚武德的精神。

2、技能目标:通过学生观察、模仿、相互交流、尝试练习,使学生领会每个动作的攻防含义,做到路线清楚,手形、步形正确到位。

3情感目标:使学生能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学习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谦虚好学、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学习能力。 五、重难点:

教学重点:手形、步形正确到位 教学难点:动作路线清晰

六、教学手段:录音机一台(使用电教设备) 七、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8分钟) 1、师生相互介绍(抱拳礼)问好。 组织:一列横队

教法:体育委员整队 要求:快、静、齐 2、慢跑

组织:一列纵队


教法:老师带跑 要求:匀速跑3分钟

3、集体练习广播操热身(配乐) 组织:一列横队

教法:学生看视频练习学习教师指导 要求:精神饱满,动作舒展 (二)、基本部分 29分钟) 1、看视频导入

同学们,老师表演的动作中主要是以什么为主?视频中的精彩表演给你怎样的感受?想不想学武术?(宣布本课内容)武术这项运动不仅能锻炼人的意志品质,还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3、教师示范表演(配乐) 1)起势 2)抻拉运动 3)开和运动 4)踢腿运动 5)侧展运动 6)拧转运到 7)俯仰运动 8)跳跃运动 9)收势

教师完整示范给学生以整体印象。

练习:(1)、教师做镜面示范,同时讲解前三节动作名称和要领。 组织形式:学生边观看边听讲解边模仿老师的动作。

2)学生自由组合,看视频的分解动作模仿练习体验动作。

组织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负责,通过学生慢动作的演练,在尝试练习中发现自身动作的问题所在。采用小组评价。 3)集中讲评、自由体验

组织形式:选出较好的学生示范练习,老师纠正动作,教师巡视指导。 4)集体练习,汇报表演。(配乐)

组织形式:学生先分解再整体练习,先慢后快。教师巡回指导并且激励掌握动作速度慢的学生。留一些时间,让学生上前表演。 学生、老师相互观察、交流、评价 教法:

1 采用观看视频、老师示范、集中讲解、提问、分组练习、的方法进行教学 4)在练习时,更应注重武德教育 学法:

1 专心听讲跟学动作。

2 分组复习,注意展现本组特色。推荐本组做得好的代表(小组)参加汇报演。

3 认真接受武德教育。明白习武是健身的重要手段。


(二)游戏斗智 游戏方法:

1)把游戏者分成人数相等的两个组,面对面站好,每对之间相隔一米。

2)教师发出预备的口令后,双方蹲成马步,以直臂向前推掌、掌心相触为双方的距离。

3)教师发出开始的口令,双方根据自己的战术(以双脚不移动为原则),可用推、拉、拔、拧、闪等动作,迫使或诱使对方失去重心。 组织形式: 2人一组散开。 规则:

1)对抗时,只许用掌、勾,不许用拳打。 2)任何一只脚移动,就算失败。

3)先移动重心者为失败。对抗中,双方同时移动,判双方失败。最后胜的次数多者为胜。胜者可罚失败者表演节目 (三)、结束部分(3分钟) 1、太极放松(音乐伴奏)

组织形式:在舒缓的音乐伴奏下老师带领学生练习太极,散点。 2、教师评价、总结 3、师生抱拳礼道别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4o.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