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上钢琴师》主人公1900的“自由” 与“自我”人生哲学谈尊严

2023-01-22 16:42: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海上钢琴师》主人公1900的“自由” 与“自我”人生哲学谈尊严》,欢迎阅读!
人生哲学,主人公,海上,尊严,钢琴


从《海上钢琴师》主人公1900自由自我人生哲学谈尊严

尊严是一个意指范围宽泛而又精确的词语,不同时代对于尊严的理解是有差别的,不同领域以及学术范畴对于尊严的解释也是在大同中略存差异的,尽管人们对尊严的理解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复杂性,不可否认的是,尊严是针对这样的客体而言的,因此在此基础上就有了尊严的三大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道德属性。既然尊严与这个复杂的群体有染那么由于本身所具有的高级动物的特点使其具有社会性及其所居住的生存环境、生活环境不可缺少的道德秩序的存在,必然使人所谓的尊严离不开伦理。本文将从电影《海上钢琴师》主人公1900谈起,从他的独特的人生哲学中探讨伦理学视域下的尊严问题。



《海上钢琴师》讲述了一个诞生在Virginian号豪华邮轮上的钢琴天才1900的传奇的一生。1900一个随意起的名字却似乎意味着不平凡的命运,而事实上,他的确预言了一个与新时代共同诞生的天才。在他眼中,众人钦佩的目光、肯定的掌声和让人羡慕的荣耀都抵不过自由和自我也即他自己的人生哲学在他的人生哲学中,尊严更多的是对自由与自我的尊重与维护,也正是通过维护自由自我的尊严,体现了他对自己尊严的尊重与维护。



虽未踏上过自由女神像矗立的国土,但他骨子里有一种对于自由的渴望。1900的自由更多的指的是心灵的舒适。对于他而言,八十八个键盘的物质世界就已经很满足了,但内心的音乐世界是无限的,在他看来,没有哪个世界比他内心的音乐世界更美妙。陆地的世界让他找不到尽头,面对绵延的看不到头的城市他疑惑尽头在哪里,而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他。就像他所描绘的,从第一个音到最后一个音,钢琴有八十八个琴键,琴键是有限的,音乐是无限的。他能在有限中创造出无限,也能接受无限的发自心灵深处的音乐却不愿让自己也暴露在无限中。因为陆地对他来说像是无限的琴键 让他无所适从 他惧怕自己会迷失在无限的琴键中或者自己被无限的琴键所束缚,从而弹不出让心灵舒适的钢琴曲。他不安于凡人所渴望的那种生活:在数不清的街道,找一个女人,盖一间房子,买一块地,开辟一道风景,然后一起走向死路。这种生活会让他精神崩溃。所以,他愿意留下陪这艘船。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书》有一句话或许可以描述凡人的生活:“……我们都是依循着既有的模式活着:年轻时候我们都在接受教育;然后,找个工作,结婚生子;我们买个房子,在事业上力争上游,梦想有个乡间别墅或第二部车子。……我们的生活步调如此地紧张,使我们没有时间想到死亡。……我们甚至不曾为今生花过太多的时间和思考。不可否认,在那个物质已经悄悄侵蚀人们大脑的二十世纪初,绝大多数的人不能超越时代的印记他们规矩地顺应潮流,留意于看不到尽头的城市的浮华生活,追逐名利,沉迷于灯红酒绿。1900却把心灵的舒适看的比生命还重要,为了维护这种自由,他可以牺牲自己的性命!



虽然一出生就被父母遗弃,并且在每次的旅途结尾之际在人群的沸喊中成为孤单的被遗弃者,1900却是一个对于自我有着强烈认同感的人。自我意识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命题,从古希腊自我问题的酝酿阶段到中古




自我问题的发现与搁置,是人类自我意识发展的早期。近代哲学家笛卡尔以命我思故我在成为自我问题研究的开创者,近代的许多哲学家在此问题上多有涉猎,后经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黑格尔、谢林等的发挥,出现了自我意志论”“由意志论”“自我设定自我与非我的哲学等关于自我哲学理论。在此基础上,现象学派及存在主义学派的诸多哲学家又进行了各方面的论证,一直到今天,自我这个问题上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学者还是未能给出一致的解说。其实,自我本身就是一个很简单而又意蕴很丰富的概念,不论前辈和后人如何解说,立场不同,出发点不同,总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的。虽然没有接触过哲学然而就像没有上过钢琴课却能弹奏出众人皆喜欢的钢琴曲一样,1900自我这个概念理解的一点也不错位,最终他的死亡也正是一种对自我的捍卫,是对自己的这样一种人生哲学的尊严的捍卫。1900对于自由的渴望与追寻就是其意识的一种表现。自由自我是不可分割的一对概念,在自由的基础上才可以谈自我自我意识自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一个连自我意识都没有的人很难意识到自由的意义,更谈不上为自由而牺牲!其次,1900自我识体现在钢琴上。1900在有限的八十八个键盘上1900可以弹奏出无限的表现自己内心的音乐所以,他可以根据轮船上旅客的表情和身份即兴弹奏出不一样的音乐也可以为自己所爱的美丽少女时即兴弹奏一曲浓情蜜意的爱的乐章。最后也是重要的,1900自我的回归。1900看来,二十世纪初期的人类什么都有了,那繁琐的、复杂的没有尽头的城市什么都有,人类就这样迷失在了没有尽头的世界里却不自觉。他不愿跟众人一样没有自我自我对他来说比生命还重要。所以,当他面临自我与生命的选择题时,他选择了回归自我!这种回归,同样也维护了自己人生哲学的尊严。



我们以为,尊严的死乃是这样一种死亡:一个人对自己的人生意义有清楚的体认,并作出积极的肯定性评价;当死亡不可避免时,能够按照自己所希望的方式死去。这种对死亡的尊严的理解蕴含着以下意义:死者曾经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与体认自身的生存与死亡。尊严的死亡意味着个体能从人生终极意义的角度反观自己的生存,前瞻即将到来的死亡。因此,尊严的死亡首先应该是深思熟虑的、有准备的死亡。死者对自己曾经的人生有清楚的体认,通常没有懊悔之心,并且对自己的人生意义做出积极的肯定性评价,并在这种评价中伴随着相当的心理满足。他对自己面临的死亡有充分的思考和选择,并能够有条件按照自己选择的死亡方式死去,使个人的自主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张扬。21900选择死亡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的。他对自己曾经的人生也有着清楚的体认:自由和自我是他自己人生哲学的两大主要方面,他在自己的人生中一直追寻着自己的人生哲学。在他看来,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与其迷失自己,迷失自己的人生哲学不如有尊严地死去。这种死亡既是对自己生命尊严的维护也是对自己所奉行的人生哲学的一种维护与捍卫!



参考文献:

[1]李兴旺.“应该本质属性的确证——认识新伦理学体系的基础. 北京大研究生学志 2007年第2102.



[2]王云岭.《伦理学视域中的死亡尊严问题》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8




61.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qW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