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打造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重点创新新高地

2022-10-14 16:20: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江西:打造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重点创新新高地 》,欢迎阅读!
江西,职业教育,新高,融合,重点
江西:打造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重点创新新高

作者:曾宪瑛

来源:《江西教育A2020年第09



淑媛辣酱是江西外语外贸学院2009届学生叶一帆毕业后自创的项目,起初销售量一直上不去,列入学院孵化项目后,定位为现代白领便携式调味品,重新设计产品形象,创新营销段,现年产值已逾千万元。

江西省先后出台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强调校企合作办学的具体内涵,提出了校企合作制度建设、质量管理和过程监控的具体要求,构建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打造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重点创新新高地,助推江西经济发展腾飞。

[紧扣立足点,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江西全省14所优质高职院校牵头,会同37所职业院校、职教集团开展江西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试点工作,共同组建全省十大产教融合育人基地。省教育厅开通了江西省校企合作信息服务平台,搭建了面向高等院校、地方政府、工业园区、行业企业的产学研用综合性服务平台,促进了高校、企业的无缝对接与合作双赢。通过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专设校企合作管理办、出台合作育人管理制度等,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目前,江西省共组建各类职业教育集团20个、省级职业教育集团9个,并遴选江西国际商务职业教育集团等5个职教集团推荐至教育部申报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紧密对接江西十大产业、自然资源行业、赣州两城两谷一带建设和赣南苏区振兴发展需求,成立江西國土职业教育集团,建立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带动校办企业、校企合作、社会培训三驾马车,服务一带一路和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显著提升 九江职业大学与各县(市、区)、工业园区开展人才培养,推进区域产业转型优化升级,与武汉大农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大农人班,与九江博莱集团合作成立博莱班,与广东温氏集团江西分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等。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与赣州市南康区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产教融合平台——南康家具学院,实现了专业与产业的零距离对接,目前已开展了3家具班学生的教学实习,毕业生工作岗位几乎涵盖了整个家具产业链。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入驻九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园、企、校合作共建了独立法人资格的九江产教融合发展中心——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发展基地,为学校的科研与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更好的孵化基地和平台。 [抓住对接点,推进校企订单式合作]

江西持续加大引企入校力度,拓展校企合作内涵,抓住产教融合的对接点,以合作订单班为重点,全面深化校企合作育人。目前,江西全省有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1个(其中职业院校试点17所),在实施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基础上,确定了23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形成了国、省、校三级全面共推现代学徒制的局面。2019年,江西省高职订单培养学34599人,较2018年增长27.95%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与重庆万学创世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入门激发通识培养实践强化精准引领衔接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促使学生更好地创业和更高质量就业。

江西电子信息工程学校先后与江中药业、江铜集团、海尔集团、阿里巴巴等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成立了60多个企业冠名的定向班。

江西省医药学校现有现代学徒制班、订单班和冠名班等校企合作班23个,同时采取加入共建校内实训室、教学资源库等合作形式深化产教融合。

木林森实业有限公司自落户吉安以来,中基层技术人才和班组管理人才缺口较大,吉安职业技术学院不仅给企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同时还为企业在职员工定制了各种类型的技能、学历提升培训。

[寻求创新点,打造产教融合创新高地]


九江职业大学开展利用餐厨垃圾养殖黑水虻项目研究,基本解决了学校食堂的餐厨垃圾问题,在振兴乡村、秀美乡村建设和垃圾分类等政策背景下,项目推广前景可观。该校还与九江市农业局共同成立了九江市茶文化研究中心,扩大庐山云雾和宁红茶品牌宣传。 江西电子信息工程学校重视基于真实企业环境的实践任务学习和综合素质教育,始终坚持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课程围着岗位转、知识围着技能转的办学思路,走出了一条培育优质生源、校企深度合作、促进高端就业的路子。

目前,江西省已经开展前两批共计全部16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试点,105院校参加试点,试点学生规模达到55977人,开设了73个考评站点,已经完成5150名学生考评;“1+X证书试点214个,涉及177院校,试点学生规模达到8.5万人。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的基础上,大力推广“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使用和应用,推动江西优质企业积极申报“1+X”培训评价组织,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创新性创造性。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lK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