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教室文化墙设计的高清图片

2023-01-21 12:29: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五年级教室文化墙设计的高清图片》,欢迎阅读!
高清,教室,年级,文化,设计
年级教室文化设计的高清图片

教室文化学习的原动力,建设教室文化墙能够刺激学生成长,年级也是如此。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五年级教室文化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年级教室文化墙的高清图 年级教室文化墙的设计 教室文化墙的内容:文化建设的关键

制度是用来管人的,这是制度的强制性。但制度也是用来帮助人、教育人和引导人的,这是制度教育性。有什么样的班级规章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就有什么样的道德观、价值观,甚至人生观、世界观。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上,把重点确立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的管理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提高自尊心、自信心,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以及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拟订班规,体现主体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规是对学生是一种约束,一种引领,是学生发展的方向。班规的制定应该有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让老师和学生都认为应该并且能够遵守,师生双方既互相信任,又互相监督,这样才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主人翁的地位,才能真正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期初,利用班队、晨会课时间,让同学们讨论商量,制定出班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纪律、生活、劳动等各个方面。由于学生自己参与班规的制定,就比较乐于遵守,这有助于学生形成自觉意识,从而达到自己管理自己的效果。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过程。

2.制定目标,提高参与性。目标具有导向功能,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在班集体的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使班集体的目标变成为学生明确的参与目标呢?行为科学的激励理念认为,人在从事某项工作或进行某一活动时,都有一种参与意识,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和自主权,而不是一台供人操纵的机器,学生在心理上有独立、自主、主动参与的要求,他们的这种需要若能得到满足,他们


就会对由老师组织的教育活动产生积极的情感,进而在行动上来采取合作的态度,反之,则会产生消极和不会作的态度。所以制订班集体目标时,老师要让每一位同学参与,即广泛听取每一位同学的意见和建议,经全班同学集体判定,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有利于内化成他们追求的目标,让他们感到这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是制订者也是执行者,维护者。这样,他们才能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

3.定岗定责,培养自主性。设立班级小主人岗位,针对学生特长进行岗位职责分配,做到知人善任,激发每个同学的学习工作热情,组织团结、积极、奋发、向上的班级管理队伍。通过各种角色设置,使每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有一定的职务,都有自己满意的角色,这样一来,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班级凝聚力。班级岗位根据班级需要自由设定,如:就餐管理员、自习课检查员、门窗管理员、安全管理员、讲台物品管理员、眼保健操管理员等。并将《小主人岗位表》张贴上墙,便于随时对照检查,明确各岗位的具体要求,以便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发挥全班学生的监督作用。为了让全体学生都有当干部的机会,从小养成能上能下,全心全意为集体服务的思想意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班级实行“值日班长”轮换制度,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中来,成为班级管理的一员。

4.竞争激励,发挥积极性。卡耐基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在班级管理中引进竞争机制,开展常规、竞赛的评比,评出各种“星”,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挑战意识,从而开发潜能,提高心理素质,激发主观能动性,推动班级更好地向前发展。当然,除了激发学生个体的积极性,还应在班级中多搞些小群体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活动,激发学生群体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班级生活中不断地受到自我激励和对比激励,最终实现现有水平的超越。

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带来了班级管理的有序与整洁,带来了室内的舒适与和谐,成为班级的物质文化,而它最终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形成自主管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只在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教育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eO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