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基础日语》课程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基础日语》课程教学设计
作者:管洁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第52期
摘要:《基础日语》课程作为日语专业的基础课,教学周期长、内容涉及广、接触学生频繁,是开展课程思政的有利条件。为了达到对学生的“立德树人”的目标,以“潜移默化”的原则,将课本内容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对《基础日语》课程思政进行了研究和设计。《基础日语》课程思政力求在日语专业课堂教学中探求中国元素、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批判性意识。
关键词:课程思政;基础日语;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2.41;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2-0046-02 明代著名思想家薛瑄在《读书录·体验》中说道“心如水之源,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他用流水的关系阐释拥有正直的思想才能做正直的事。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不但影响其自身的发展,还关乎国家未来的命运,因此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不可小觑。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基础日语》的课程思政应运而生。
一、《基础日语》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及实施原则
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作为当代大学生,在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有必要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道德本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服务于国家和社会。
作为日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必修课,《基础日语》从五十音图开始,到字、词、句、段、篇的讲解,旨在全方位地培养和提高学生使用日语的能力,是日语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本课程在大一开设,学习的小时数为每周6节课,课程数量约为第一年专业课程的一半。课时量之多、师生接触之频繁是开展课程思政的有利条件。
高德毅教授曾强调: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突出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融通。在《基础日语》这门课上,若以日语基础知识为显性教育,那么与之相关联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隐形教育。对于高校日语教师来说,如何利用显性教育挖掘隐形教育、将两种教育自然融合、做到“润物细无声”是应努力思索并探究的课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基础日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在《基础日语》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试从社会文化、经济发展、政治以及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等方面对课程中的思政内容进行如下设计。
1.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基础日语》首堂课,通过PPT展示日本奈良县出土“方格四神镜”图片,导入汉字和日文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图片寻找与汉字的不同之处,让学生明白此时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还没有真正接触到汉语,只是依葫芦画瓢模仿汉字的写法制作此镜,由此给学生讲解在当时汉字并未被广泛学习,一直持续到日本大和政权建立以后,日本才开始学习并使用汉字。汉字全面进入日本社会后从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奠定了基础。使学生明白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国古文明对亚洲各国的影响力,提升文化自信与国家自豪感。
2.培养批判性文化意识。在学习日语伊始给同学们讲解了汉语与日语的产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使学生们了解到中国古代文明对日本文化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接下来日语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会遇到很多日语词汇,如“经济”、“社会”、“纲领”、“解放”、“主义”等,这时需给学生说明这些词汇是在近代日本人吸收、接纳了汉字的精髓之后,通过汉字的表意及派生功能创造了自然且毫无违和感的日源新词。通过此思政融入点为学生讲解日语的反哺现象,介绍五四运动时期日源外来词的传入及翻译家严复对日源词的态度。翻译家严复对西方文化的批判与吸收,让学生明白作为大学生对西方文化须有“择善从之”的态度。 3.培养爱国及国家安全意识。在《基础日语Ⅰ》的课文中,有《上海の外灘》、《浦東》等介绍中国上海发展的文章,在课程之前先让同学们在课下收集改革开放后我国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及与自身成长相关的一些事例,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发表自身的家庭生活变化及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切实理解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果。
在《北京オリンピック》这一课带领学生回顾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们取得的成绩,并展望2020年北京冬奥会。使学生了解申办奥运会的艰辛与不易,以及中国在举办这一赛事时将面临的西方政治压力和西方的舆论挑战,同时作为学习外语的学生需对“颜色革命”的威胁提高警惕,防止境外间谍机构的拉拢策反,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自我言行,做好国家信息安全的保密工作,牢固树立维护国家安全意识、提高捍卫国家安全的能力。
4.培养人文素质。通过日本文化知识的导入与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在讲授《挨拶の言葉》、《元旦》这些内容时,可以利用“课首、课间、课后”的碎片化时间,采用“润物细无声”、隐性渗透等方式介绍中国传统礼仪。例如,在讲到《挨拶の言葉》这一课时,将日式的鞠躬和中国传统的礼仪相结合向学生讲授。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结合中国的传统礼仪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的礼仪习惯,并提出目前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并进行反思,复兴中国传统文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树立正确价值观。随着中国的不断强大,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物质条件越来越好。面对社会中存在的各种诱惑,其中一些不良因素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待金钱和生活的态度,有些学生甚至产生了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思想,在追求高物质生活的同时,还妄想不劳而获。因此,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的时候也要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在讲授《連休(连休)》这篇课文时,可以讲授当前某些不良商家为了迎合大学生的物质需求,在大学校园里出现了“校园贷”这一违法行为,作为当代大学生需具有正确的价值观,明辨是非,远离“校园贷”,告诫学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美好的生活需要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来获得,帮助大学生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我们任课老师的职责所在。 作为日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基础日语》在教学过程中以中国文化及日本文化的关系贯穿始终。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高度文明的灿烂历史以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由重要事件和人物讲解使学生们认识到在我党的领导下,我国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在新形势下我国大学生面临的新型国际问题,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爱国及国家安全意识;荀子曾言:人無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不礼则不宁。由此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通过“校园贷”等真实案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大学生正确的思想离不开老师的引导,作为高校教师还需继续努力使课本内容与现实相结合,认真做好学生专业知识和思想引领的双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嘉伦.浅论“课程思政”视角下在外语教学中提升文化自觉与自信[J].甘肃高师学报,2018:85.
[2]陈蓓.论“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基础日语》教学设计[J].职业教育与培训,2018:156. [3]彭滟,汪丽平.论如何有效结合本科课程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J].科教文汇,2019:58.
[4]张晓玉,高燕,赵爱婷.中国礼仪文化视角下的高校人才价值培养模式及路径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31. [5]武凌君.回顾北京申奥之路[J].百年潮,2019:82.
[6]宋俊敏,孙永明.北京冬奥会面临的公共外交挑战及价值实现[J].河北体育院学报,2018:5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W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