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心理学角度看品德不良的矫正与教育》,欢迎阅读!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品德不良的矫正与教育
作为培养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历史责任,特别是作为班主任,更是要让孩子学会做人。学生犯有品德不良的过错,是可以纠正的,因为他们的思想还未定型,可塑性很大。因此我们要采取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和心理特点的教育措施,满怀热情地去关怀和引导他们。要纠正和改变学生的品德不良,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消除情绪障碍。
品德不良的学生因常受到家长、教师的斥责、惩罚和同学的耻笑和歧视,常常会比较心虚、敏感,对教师和进步的同学存有戒心和敌意,认为教师和同学轻视自己,厌恶自己,常以一种沉默、回避、怀疑或粗暴无理的态度对待老师和同学。这就是心理学说的抵触情绪。处于这种心理状态,教育是很难奏效的。所以,必须先解除顾虑,摆脱消极的态度定势。为此,作为老师先应设法改善师生之间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教师要真心实意地尊重、关心和爱护这些学生,以教师的真诚去交换学生的爱。教师应充分利用集体的气氛和力量,使后进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和接纳,使他们在集体中享有一定的地位,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和尊严。使情绪障碍得到消除,品德不良的学生才敢袒露心迹,增强对他人的信任感,乐于接近老师、同学,乐于参与、接受集体活动并从中受到教育,改善自己的言行习惯。我班的黄子豪由一年级开始就每个学期都被评为双差生,但这个学期的双差生却没有他的名字,因为他这一学期已有了质的变化。原来他除了语、数、英三科成绩差以外,美、音、体等专科成绩也没考好,上课不单自己开小差,还常捣乱,有意跟上课的老师唱反调。读书发出怪声,唱歌发出尖叫,老师批评他,他还敢说“你讲话小心点,别影响我的心理健康成长,否则我让我妈去告你”。下课常跟同学打架,几乎每天都要生事。有一天,他主动去帮一年级同学拿早餐,我在表扬他时发现,他在偷偷的乐。我知道他欠缺表扬,于是我天天细心观察他的一行一动,每天在批评他的过错前,先把他当天的优
1
点列出表扬他,再说他当天做得不足之处,并明确表达老师对他的期望。结果他真的一点点地纠正自己的不良品行。我还让全班同学在班会课中,讨论、寻找郑耀勇同学在这一个星期里的进步之处,并让全体同学每周评出一名进步最大的同学给加纪律分。经过两个月后郑耀勇各科成绩都有了明显进步,各专科老师对他也有了良好的反应,我就及时把各专科教师对他的表现反馈给他。逐渐他的不良品德得到了根本的矫正,现在已能与同学和平共处,虽然偶有矛盾,但他已有能力克制自己平息冲动。对老师也摆脱了以往的敌意,上课能尊敬老师,专心听讲;课后见到老师还能敬礼问好。所以,对学生品德不良的矫正、教育一定要从消除他们的情绪障碍入手。
二、提高道德认识,消除意义障碍。
认识是行为的前提条件,小学生受到认识水平所限,往往会按似是而非的理解来领会道德要求。教师应使教育内容适合学生的实际,以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对比来帮助学生消除歧义,利用行为的消极后果使他们认清不良行为的危害。可以讲故事,例如两个小孩,A为偷糖吃打破了一只杯子,B为了帮妈妈扫地打破了一盘杯子,谁该受到批评?让学生自己作出判断并讨论为什么?对学生进行说道理教育,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严格要求,并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正面教育、启发讨论,以奖励表扬为主,奖惩分明,就能提高学生的是非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再逐步向学生提出一些力所能及的要求和改正办法,一旦学生有了进步,不但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还要帮助他们总结取得成绩的原因,引导他们“更上一层楼”。就如我们班有一部分孩子爱捣蛋,却无人敢出来承认,为此我发过火也不见效,于是开一个“我是个诚实的孩子吗?我有勇气承认错误吗?”的主体班会,让他们每人都展开自我批评,然后对自己提出要求。在一个月后又对这个主题作了一次总结,事后很多小孩做错事,都会主动站出来认错,并改正错误。
三、锻炼学生与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消除习惯惰性障碍。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QV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