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籍管理工作报告》,欢迎阅读!
学籍管理工作报告
根据省、市两级教育主管部门学籍管理的相关政策,我校结合本校实际,把学籍管理作为学校最基本的常规管理之一,在全面实施学籍管理信息化,学籍材料标准化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探索。为了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提高学籍管理工作质量,现就我校学籍管理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 基本信息:
我校目前共有九个年级、35个教学班(小学部16个,中学部19个),小学一、二年级各两个班,其它年级各三个班;中学七、八年级六个班,九年级七个班。在校生数1500多人,毕业生483人。 二、 学生身份管理:
学籍管理是学生教育就学管理的基础内容之一,也是全面提高素质教育,使全体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为了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校领导开学初就专门召开由各班子成员参加的新生入学、学籍筹建工作会议,要求班子成员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和学籍管理细则,结合我校的工作实际,认真细致的做好学籍建设工作。
我校学籍管理主要围绕两条主线展开:一是学籍管理信息化;第二,招生。这两部分相辅相成,相互完善。我校配备兼职学籍管理员后,根据上级要求为学籍管理提供硬件保障。目前,我校教务处配备了多台计算机,包括学籍管理专用计算机、学籍管理系统安装专用计算机、学生成绩管理专用计算机、日常电子文档管理计算机、,还有一台用于备份的特殊计算机。此外,学校还配备了一台喷墨打印机和一台针式打印机,用于学籍管理。这些硬件在网络的基础上实现互联,方便管理,提高效率。
学籍管理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学校工作的一切起点都来源于对学生的有效管理。掌握学生的个人、家庭详细情况,方便了班主任对学生实施更为有效的管理。新生入学之后,我们依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时为每一个新生注册电子学籍,并且不接收同城借读学生,不接收未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接收的学生,严格掌握休学、复学学生的实际情况,按实操作,据实上报学生学籍信息。同时力求上报数据的科学性、真实性,做到“有人有学籍,无人无学籍”。针对近几年学校周边居民户变化的实际情况,积极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学的学籍办理工作,做好留守儿童的学籍信息补全工作,为全面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基础工作。
招生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教育管理工作。近年来,随着招生政策的透明度越来越高,为了防止工作中出现漏洞,我们在学生办理转学和停学手续时通知了家长,并签署了一份承诺书,承诺不享受由中学部转学到我校的学生的目标学生计划。一方面,它允许家长澄清转移程序和政策。另一方面,它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为招生和进一步学习的未来。招生工作也体现在严格执行高等教育部门对招生工作的政策要求上。我们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在一年级入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调查了布鲁马沟派出所的适龄儿童人数,了
解了学生人数,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入学计划,并上报基础教育部。在新生入学过程中,如果遇到政策不明确的问题,应及时向上级部门请示,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在七年级招生过程中,按照基础教育部的要求,我校积极做好稳定生源工作,为基础教育部的学区划分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三、加强各种学籍表册档案的管理:
严格按照要求,对各类学籍档案进行整理归档。我们学校为教务处设立了专门的档案室。所有学生身份文件都有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新生名册、学生毕业名册、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存根、未注册学生名册、注册学生名册,按年级准备各种表格和各种原始资料,及时记录学生的变化,使分类清晰,便于检索。加强招生管理。为了做好新生入学工作,我们将在入学初期向家长发送录取通知书。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强中小学招生管理,搞好中小学衔接,严格控制生源流失,解决因各种原因造成的辍学问题;加强学校建设,增加帮扶对象,千方百计确保我校辍学率和流动率为0,结业率在98%以上。 四、实行档案管理规范化,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学籍数据的填写、提交和归档是学籍静态管理的主要方面。根据档案完整性、连续性、准确性和真实性的原则。我们规范了学生档案的管理。首先,购买统一的文件箱,为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奠定了物质基础。二是遵循档案管理原则,及时收集档案,及时建立、填写、整理、分类各种表格和图书。及时装订成册,编译归档。三是有效利用计算机打印各类统计报表,规范档案。
五、存在的问题及下学期主要设想:
过去几年,我们在学籍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义务教育法》和市教育局的要求仍有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1、 并非所有的档案都由计算机管理。2、 管理措施需要改进。3、 规范的档案管理操作需要专业人员来做,我校教务处没有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制约了学籍管理向更高层次发展。希望上级主管部门能在一定范围内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学习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帮助我们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为满足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准备。
今后,我们将继续按照上级要求,在现有基础上,积极主动,认真思考,扎实推进,力争做好学籍管理的各项工作,为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Ia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