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形势下耕地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强化措施》,欢迎阅读!
![耕地,强化,形势,措施,存在](/static/wddqxz/img/rand/big_52.jpg)
新形势下耕地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强化措施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耕地资源在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的异常重要性和战略性。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推进,耕地保护面临着多重压力。本文就当前耕地保护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及可采取的措施做了一番初步探讨,以期实现耕地保护工作得以健康有序地开展。
关键词:新形势下;耕地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强化措施
引言
在我国近些年的发展战略中,保护耕地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举措,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是各级政府重要职责。在耕地保护过程中,不仅要运用法律手段,还应该从行政、经济等多方面进行保护,这样才能够从数量上和质量上实现保护的目的。之所以要对耕地进行保护,是因为我国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耕地的合理运用,这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必须要从整体上进行考虑,只有珍惜每一寸土地,并且对其进行合理的运用,才能够促进我国农业建设的长远发展,真正的起到保护性的作用。
1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1耕地保护意识淡薄
国家层面非常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加强耕地保护工作:党中央、国务院于1986年发出《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于1992年颁布了《关于严格制止乱占、滥用耕地的紧急通知》,于1994年颁布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于1997年发出《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保护耕地的通知》(11号文件)。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更是将耕地保护写进了《刑法》,增设了“破坏耕地罪”、“非法批地罪”和“非法转让土地罪”。但是各级地方政府出于本地经济发展的考量,在耕地保护执行过程中往往大打折扣。重占用,轻保护,违法占地特别是违法占用耕地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粮食作物长期价格不高,生产资料增高,持续导致农民种植粮食作物的热情不高。耕地撂荒、改种经济作物、耕地流转、建房挖坟等现象在民间较为常见,这些行为都对耕地保护工作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1.2耕地占补平衡难度增大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作为耕地总量不减少的重要保证,具有深远的意义。目前,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含开发、整理、复垦等多种技术手段)是最有效的补充耕地方式。通过对山、水、林、田、路、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产出。但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经过多年的开发利用,可适宜开发利用的耕地后备资源已经越来越少,占优补优的难度日趋加大。针对当前耕地保护中面临多重压力的实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7年1月印发了《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确立了我国新时期耕地保护工作的目标任务,对加强和改进耕地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措施加以明确。
1.3耕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存在着重审批、轻监管现象,政府储备土地中征而未用现象很普
遍,已出让土地中也存在着大量闲置、低效、未利用地情况,尤其是耕地,由于大多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区位优越,而且青苗补偿款远较果树、苗圃等地上附着物补偿价格便宜,所以往往供不应求,这也使得耕地成为了最易浪费的地类之一。
2新形势下耕地保护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 2.1因地制宜,加强保护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提升城镇化规模,需要为之提供必要的土地作为空间载体。在这一基本宗旨下,城镇化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必不可少的建设内容。为了解决城镇发展规模过大,耕地占用比过高等问题,必须要因地制宜,加强对耕地的全面保护。首先,在进行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察,主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产业主体、农业发展状况和人文情况等进展综合考量,最终确定城镇化发展规模等,这样就能够避免出现过度发展的情况,更好地保护耕地。 2.2重视宣传,加强监督
为了解决耕地保护思想落后,城镇化认识错误等问题,耕地保护工作必须要重视宣传工作,加强监督管理。一是要利用一切手段宣传我国的耕地保护政策,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及相关的地方耕地保护政策。具体的宣传方法可以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利用互联网现代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还可以走上街头进行面对面的宣传。冲破当前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重眼前,轻长远;重建设用地,轻耕地保护;重圈地扩张,轻节约集约利用等落后思想观念的束缚;二是要对违法处理耕地的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可以实现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确定一定区域的耕地保护目标任务,措施到位,责任到人,运用目标化、定量化、制度化管理方法,规范各级人民政府、部门以及各级领导的监督责任。 2.3加大农业资金投入
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民收入是稳定耕地面积的重要途径。应加大农业投入,扶植农业发展,千方百计调动广大群众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避免丢荒弃耕行为的出现。同时采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长期固定的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农村的“减负”问题。科技、农业部门要立足本职,切实转变作风,通过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等途径为农民服务,提高农民农业科学技术水平,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并从信贷、信息等方面进行扶持、引导,帮助农民发家致富,使农民群众真正尝到种田的甜头。加大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特别是加大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防止任意侵占现象的发生,绝不能顾此失彼。大力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要增产,农民要增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 2.4城乡统筹,发展农业现代化
为了解决城镇规划发展无序,现代化发展滞后的问题,必须加强城乡统筹,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一是要坚持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统筹规划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统筹制定城乡协调共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构建现代城镇和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传承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二是要坚持发展农业现代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以集约化、组织化、社会化为目标,要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农业投资集团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这样的发展态势下,就能够杜绝城镇规划发展无序的情况发生,确保我国耕地保护工作能够落到实处。
2.5建立有效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
建立有效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关键是要认真执行和落实《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确保新增用地的有关费用按标准缴足到位,使新增用地特别是占用耕地的总费用较以往真正有大幅度的提高,从而抑制整个建设用地的扩张。因此,一是要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确定的征地费用标准和耕地开垦费标准;二是要执行好财政部与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确保足额、及时收缴;三是要建立保护耕地利益奖惩和补偿制度。 结语
耕地保护已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焦点,我国也将其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针对土地流失的严重形式,宏观调控是必要的调节手段。所以,要加大耕地保护力度,达到保护耕地资源的目标。同时,在健全管理机制外,还要加强监督,通过法律、社会、行政部门的有效监督,才能形成一个系统的保护工程,才能有效地遏制土地资源的流失。
参考文献
[1]柳新好,李圣荣.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房地产导刊,2016(6):83.
[2]杨秉珣,董廷旭,刘泉.四川省城镇化进程及耕地保护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9):149-152.
[3]尹芳.杭州市全面建立并实施耕地保护补偿机制[J].浙江国土资源,2016(10):61.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Ga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