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数学广角”的教学与思考》,欢迎阅读!
![广角,思考,数学,教学,关于](/static/wddqxz/img/rand/big_15.jpg)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数学广角”的教学与思考
作者:张继水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2014年第01期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教材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新的尝试。“数学广角”主要是介绍和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其目的是把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不断应用中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广角渗透方法数学思想在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中,“数学广角”以单元为呈现形式,独具特色。它系统而有步骤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这一内容虽然不多,但其内容新颖、与生活联系密切,活动性和操作性较强,教与学都有着较大的探究空间。 一、恰当要求,把握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恰当,直接决定着教学过程中目标的达成度,也将直接决定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每一册数学广角单元的安排,主要都是通过简单的事例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例如,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中的优化就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突出主体,体现价值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小组合作与交流,突出思想方法
数学广角体现了新课程的一种理念“重要的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在素材的选取上非常注重现实性,都是学生身边常见的物品,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与交流,让他们充分地操作、实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在活动中找出一些共性的问题,教师可以集中解决。活动完成后学生进行交流汇报,让学生感受到同一问题却有多种解决方案,同时也为后面寻求最优化的解决策略打下了研究、分析的基础。 2.注重体现思维过程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猜测、推理和探索精神
教材在编排结构上注重体现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强调数学思维的一般过程,着力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五年级数学下册“找次品”例1就安排了从5个物品中次品,仅仅要求学生说出找出次品的方法,不需要进行规律总结,从而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例2则安排了9个待测物品,要求学生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从而让学生经历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多样化过渡到优化的思维过程。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各种解决策略,引导学生发现什么方法最好,在此基础上,就引导学生进行猜测,从而可引发学生进一步进行归纳、推理等数学思考活动。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这些纷繁复杂的方法中,从简化解题过程的角度,转而采用列表、画图等方式进行抽象的分析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三、巧用素材,有效提升
练习在数学教学中占有特殊地位,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数学广角的巩固练习创设了许多现实的、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作为学习的素材。有的教师如果是平时上课他会按教材一题一题讲解,不考虑素材安排的目的;如果是上公开课,因为数学广角的练习题量也不多,他又会自己创设出好多的素材来巩固,究竟如何去巧用素材,使数学知识有效提升呢?
例如三年级上册的《组合》这一课,教材上安排了组数、早餐搭配、走路中的数学问题、拍照等,这些丰富有趣的情境牢牢地吸引着学生。如果在教学时只是让学生“用数字卡片摆一摆”“用线在书上连一连饮料与点心的搭配”“自己用笔画一画从儿童乐园到百鸟园的路线”或“用线连一连一共拍了几张照片”,这些问题情境的设计与展开是平面的,除了情境的不同,要求上并没有提升,始终停留于具体操作层面,缺少数学化的过程。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注意每一个问题情境应有目标重心,组数问题要突出“有序思考”,把点心搭配从“二三搭配”拓展为“三三搭配”,既是对前面思想方法的巩固应用,又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游玩路线问题则侧重于“符号思想”的应用,让学生思考“如何可以更清楚地表达路线”,拍照问题则可以拓展为“如果我们全班同学每个人都想单独和聪聪、明明各合一张影,一共要照多少张”,只有这样发挥教材的编排作用,挖掘每个素材的独特功能,才能使学生的各种技能有效提升。
“数学思想方法是自然而平和的,我们不能把活生生的数学思考变成一堆符号让学生去死记,以致让美丽的数学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数学广角内容是我们新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思维训练的材料,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真正发挥“数学广角”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切实、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师用书.
基金项目:2012年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2012\]GSG663)阶段性成果。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n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