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1单元第1课维护宪法权威 练习(无答案)》,欢迎阅读!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同步试题
1. 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 )
A.人民 B.公民 C.人大代表 D.国家干部 2. 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 )
A.国家的法律制度 B.国家的经济制度
C.国家的重要任务 D.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3.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 )
A.国务院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D.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
4.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当代中国人权是多数人的和全国人民的人权,( )是首要的基本人权。
A.生命权和健康权 B.政治权利和人生权利 C.生存权和发展权 D.生命权和平等权 5.下列属于公民基本权利的是( )
①平等权 ②政治权利和自由 ③人身自由权 ④受教育的义务 ⑤批评、建议权 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③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6.为了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美德,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并于2013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反映出( ) A.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B.老年人需要国家的特殊保护
C.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是传统美德 D.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
7、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使500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这样做保障了劳动者享有宪法规定的 ( )
A.劳动的权利 B.休息的权利 C.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D.人身权利 8、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政府网开展“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征集活动,网友可以通过论坛、微信等平台建言献策。这一活动有利于( )
①提高公民的参政意识 ②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③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 ④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实现建档立卡等贫困人口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保障各教育阶段从入学到毕业的全程全部资助,保障贫困家庭孩子都可以上学,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这样做( )
①能保证贫困地区的学生都能上大学②有利于维护教育公平③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④是重视教育发展、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体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17年2月聊城“两会”期间我市创新性地邀请了12名青少年代表(即由市人大、市政协和团市委选拔组建的“青少年代表团”成员)旁听了开幕大会、工青妇青联组讨论和聊城市十三届政协一次会议闭幕大会。这在我市乃至全省是首次。此举( )
①有利于青少年了解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当家作主的最高实现形式②有利于当地人民更好地参政议政,增强民主意识③为青少年关注国家发展关心家乡建设提供了平台④可以帮助青少年了解、体验我国人大代表参政议政的各种议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2017年3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全体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根本途径和有效形式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④团结和民主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两大主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12、民法总则将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民法总则确立了科学系统的民事权利体系,拓展了民事权利内容,创新了民事权利保护方式。可以说,民法总则是当代中国新的人权保障书,是我国人权保
障制度建设十分重要的新进展和新成就。下列对保障人权认识正确的是( ) ①保障人权完全靠自己②立法机关保证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③行政机关依法行政④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王元提交了一份特殊的提案。该提案标题为《关于加强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的提案》,由陕西西安高新一中12名学生联合撰写,该提案获得了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最佳提案”奖。青少年学做提案有利于( )
①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②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③培养国家主人翁意识 ④直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规定了我国的( )
国家性质 B.根本制度 C.基本国情 D.国际地位 15、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
A.非公有制 B.国有经济 C.公有制 D.集体经济 16、尊重和保障人权,需要国家和全社会共同努力做到( )
①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②.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④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三、材料分析题
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进展:2012年底,我国有贫困人口9899万人,到2017年底剩余贫困人口在3000万左右,5年来累计减贫6600万人以上,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减少了2/3以上。2016年有28个贫困县率先脱贫摘帽,第一次实现了贫困县总量的减少,预计2017年还会有100个左右的贫困县脱贫摘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面对硬任务,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 阅读材料回问题:
1、结合材料所述,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2、中国的减贫行动的意义是什么?
3、为实现到2020年让农村贫困人口全部摆脱贫困的宏伟目标,我国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四、合作探究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依法治国方面,提出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1、对司法体制的改革,体现了我国什么宪法原则?
2、深化司法改革对这一宪法原则有何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n8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