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联中的养生之道

2022-12-30 06:56: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代对联中的养生之道》,欢迎阅读!
联中,养生之道,古代
古代对联中的养生之道

一、清代乾隆年间进土顾光旭撰写的养生对联是:

万事莫如为善乐:百花争比读书香。

此联是指“为善乐”和“读书香”乃是養生的法宝。“君子莫大于与人为善。”这是中国人恪守由来已久的古老训示,是一种积淀于中华文化的道德精神,是关心公益事业和友善与人相处的根本表达。如此可消除自己的情绪紧张,保持良好心态,有利于健康长寿。

读书,令人忘掉了悲观、忧愁和烦恼,变得乐观、开朗和豁达,心胸开阔,对疾病起到良好的抵抗作用,从而减少疾病的侵袭。 二、清代洋务派首领、两广总督张之洞撰写的养生对联是:

无求便是安心法;不饱真成祛病方。

此联强调养生应该“无求”和“不饱”。“无求”,并非“无为”,而是“知足无求”。谓人当“知足无求”,这样那么不会因需求过度而受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因贪求而招来身心俱损。“不饱”是指饮食有节制,食不过饱。节制饮食能有效阻止细胞膜退化,促进人体内环境均衡稳定,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和延缓衰老。

三、清代画家、文学家郑板桥撰写的养生对联是:

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四、收复台湾的名将郑成功题有一副自勉联:

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五、清代名土翟公栾题联日:


静亦静动亦动,五脏克消失欲火;荣也忍辱也忍,平生不履于危机。 此联说明了动静相宜、宠辱不惊的养生。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gr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