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走进学生心灵,提高课堂效率教学随笔——》,欢迎阅读!
走进学生心灵,提高课堂效率教学随笔——
当学生走进课堂时,教育给予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兴趣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这是教育的核心问题。让学生真正享受到课堂教学的快乐,是当今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崇高追求。在《圆的标准方程》这节课中,笔者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积极走进学生心灵,充分相信学生的创造性,放手让学生体验发生、探索发现、获得结论、情感升华等教学环节,取得较好效果,留下一幕幕难忘的记忆。 镜头一:体验民主教学环境的快乐
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平等、相互鼓励、充满自信的环境。我问:“大家都会画圆吗?大家不妨画出一个圆来。 ”学生笑答后画出一个圆。我接问:“自己能否写出所画圆的方程?”此时课堂安静,充满渴望的眼神,我鼓励说:“圆的方程就在自己心中!不妨先把圆心放在坐标原点,半径指定为 r动手试一试,看能否出现奇迹。”几分钟后学生们都写出了方程,然后再让他们相互交流,观察特点,共同探求出圆的最简方程为 x2+y2=r2,我及时表扬学生做得很好。能用方程表示圆,这是人间创造奇迹。接下来请同学们把圆心放在任意点 M(a,b)处,继续讨论交流探索出圆的标准方程为( x-a)2+(y-b)2=r2。至此学生心情兴奋,有成功之感,我及时赞扬学生自主创造出历史上重要的数学结论,师生共同鼓掌祝贺,共享成功的快乐。
镜头二:享受争做课堂主人的幸福
课堂既有形又无形,是知识情感生长的地方。教师要去掉知识传播的“面具”首先成为一个学生;教学力求“得意忘形”,做到得学生之意,得教材之意,得发展之意,忘掉教师之形、教材之形、课堂之形,点燃学习激情,激活个性差异,开启创新渠道。在得到圆的方程之后,为使进一步深化知识,感受方程中的数形之美,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圆的方程,大胆展开想象,依据自身的感受与圆方程进行对话,并请每组选一个代表,用短语概括出来写在黑板上,供大家欣赏与评价。没想到所写对话哲理深刻,富有创造性,远远超越教师的讲授层面,其中难忘的对话现记录如下:
对话 1:“圆心与半径可确定方程,数与形巧妙结合安居于方程之中。”对话 2:“圆的方程都是平方式,形式整齐,简单易记,具有对称美。”对话 3:“看到方程就知道圆的位置与大小,用方程之美刻画圆形之美。 ”对话 4:“已知圆心与半径可直接写出方程,使得圆的展示与表达更加简捷。 ”对话 5:“圆与方程构成一一对应,这是人类对自然图形的深刻描述。”对话 6:“研究圆的问题就是研究方程问题,这是数形结合的光辉。” .. 思维无限,对话无穷,灵性与情感悄悄伸向远方。 镜头三:拓展教学时空的精神满足
理想的教学水平应当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同教学效果的高度统一。课堂是学生智能发展的黄金渠道,教师应当变“讲堂”为“学堂”,把学习活动变成精神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持久耐劳的探求热情。为此我引导学生进一步考察点与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提醒学生首先解决如何入手问题,其次再解决判定标准与方法问题,请同桌交流后举手发言,经过同学们归纳总结后得出如下结论: 结论 1:“以圆方程为载体,以半径 r为标准统一考察最为简捷。”
结论 2:“任意点 P(x0,y0)满足方程( x-a)2+(y-b)2=r2时,点 P在圆上;当满足( x-a)2+(y-b)2>r2时,点 P在圆外;当满足( x-a)2+(y-b)2<r2时,点 P在圆内。”
结论 3:“圆心 M(a,b)与直线 ax+by+c=0间的距离 d分别小于、等于、大于圆半径 r时,表示直线分别与圆相交、相切、相离。 ”
至此我喜出望外,再次赞扬学生的探索能力,并指出关于结论 3的详细内容同学们的认识水平已超越教材进度,欲知详情,请课后自学后续教材。同学们听后掌声大起,充满兴奋与自豪。下课之后探索的余兴未消,几位同学还追问我新的问题:“老师,球的方程也应该非常美妙吧!”我说:“是的,你们的联想更加美好,不妨到三维坐标系中探求一下,得到结论后要告诉老师一起分享!”我目送学生离去的身影,看到知识插上情感的翅膀,探索披上创新的灵光,课堂拓展到课下,“教”与“学”余意深长。 镜头四:新型师生关系的愉悦
在这节课中,我力求做到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与朋友,多次为学生营造鼓励、肯定、表扬、欣赏和交流的机会。努力创设激“疑”、设“问”、示“错”、设“障”、求“变”、留“味”等环节。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扮演知识占有者,争做课堂气氛的营造者、管理者,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课堂语言更加真诚亲切,随时就学生的多种问题进行交流。课后学生心情愉悦地说“师生尊严的墙不存在了”、“奇思异想可以大胆提出”、“好的思路与方法可以找到展示机会”。教师丢掉“尊严”后一身轻松,遇到难以回答的问题时,也敢说出“老师也不清楚,咱们一起研究吧,奇迹与发现将会产生。”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与思维不再受到限制,“教”与“学”完美结合,寓教育于快乐之中。 课后语:树立新型教学观,师生共享“教”与“学”的快乐
新的数学课程要求教学活动,着眼于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关注兴趣与个性,注意培养探究创新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学生高兴地说道:“数学不再冷面而更加亲切”、“数学知识不在书本上,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乐意在数学课上展示表现自己”、“数学课让我更加快乐与幸福!”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Tr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