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历史的、文化的、美的——墙文化与杭州城市文化随想》,欢迎阅读!
历史的、文化的、美的——墙文化与杭州城市文化随想
作者:张欣
来源:《杭州·生活品质版》 2012年第5期
文/ 张欣
也许在杭州住得久了,没有陌生感,也许是杭州的城市建设比较接近“完美”,缺憾不多,故而对它的历史、文化、美渐渐变得不够敏感起来,一切都仿佛司空见惯和理所当然,即使新出现的景观、设施也往往引不起足够的注意。这大概就是所谓“熟视无睹”的原理吧。
譬如杭州城区改造带动起来的“街画”或“墙绘”,实际上近十年内已陆续出现,我在穿街走巷时似乎早已看到,但看过也就看过了,并没有特别给予注意,更没有往深处想。直到去年夏天在日本东京市内看到类似的城市墙头绘画时,才突然联想到自己所居住的杭州,心想:原来东京也有这样的街头艺术,是杭州学东京?还是东京学杭州?还是两者互不关联、各有各的渊源?当时入住在东京市两国区隅田河岸的酒店,早晨沿河岸散步,就看到河岸一侧墙上大幅的墙绘,内容都是关于这个地区的历史与文化,比如一幅题为《两国桥大火花》,画的是旧时隅田河两国桥附近烟火盛会的情景。这些墙绘内容涉及到的东京历史文化、富有民族传统的绘画风格以及细腻精雅的笔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形中丰富、加深了我对日本文化的印象。
由东京墙绘想到杭州的文化墙,虽然一时搞不清楚二者之间的关联,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即杭州的文化墙相对于其它形式的杭州城市文化载体(比如东岳庙会、西博会、天竺香市、杭帮菜等等)来说,是一个在新世纪才开始出现于街头的新事物,是与杭州市城市建筑特别是街头墙体相依并生的一门新艺术。而且,就在短短的几年内,其势头发展之猛、之强劲,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势。从这种强劲的发展势头也不难推断,它还只是方兴未艾,更有着难以估量的发展潜力。
那么,就已经出现于杭州街头的文化墙绘来说,有些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特点和不足呢?如果发展下去,还有哪些需要特别强调的因素或忠告给予文化墙的规划者、设计者和作者作为参考呢?
从我个人所接触的极为有限的墙绘作品来看,我以为杭州文化墙作为新兴的城市街头艺术,其已经表现出来的特点和不足都与其新兴性和初级性有关,给人留下的印象是:第一,或许是有了国外和外地的借鉴,杭州的文化墙绘制从一开始就有较高的起点,其表现内容就与杭州的历史文化建立起关联,往往使人一看便知道墙绘内容与所在街区的对应关系,比如我印象中艮山门、梅花碑、拱宸桥一带的墙绘作品。第二,因为是初级的、尝试性的,这些墙绘作品总体上又显得粗糙、浮泛、简陋,有些在内容上政治色彩太强或道德说教太浓,多数则在墙体的选择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上、做工的精美程度上不够到位,似乎缺少大布局方面的统筹考虑和设计,而给人因陋就简、仓促上马的感觉。这种初期性质的作品几乎注定了它们的短命,可是虽然短命,人力物力却已经浪费了不少,这当然是划不来的。
随着对杭州城市文化和文化墙认识的自觉与不断深化,上述初级阶段墙绘艺术的不足当然需要逐步克服。从近几年有关部门组织举办的“城市文化墙创意设计大赛”活动来看,征集的作品不但数量越来越多,质量也越来越好,并且组织者关于“价值观”、“时代精神”的理念引导也试图为文化墙的创意设计注入主题性的内涵,这些努力当然会进一步促进杭州文化墙的建设,但也要充分注意关注世界范围内的墙体艺术发展现状,在发扬自身价值理念的同时注意
尊重文化、历史、艺术的特点,而避免出现“观念大于艺术”、“观念高于历史”的倾向。我认为特别需要考虑的有这样几点:
第一,杭州城市文化的根本性或根源性特征在于杭州自身的历史,其墙文化、墙绘的创意设计不能脱离此点,而应将其视为最具特色的根源性题材。这不是说不涉及世界的,当代的政治、文化、价值观念,只是强调在本土性和世界性二者之间注意把握平衡,而以本土性作为根本,这是使杭州墙绘区别于东京、纽约、巴黎、北京、广州墙绘的基本要素,自然要特别注意。这种以杭州历史为内容的墙绘,对杭州人而言是富有情感内涵的乡土寄托,对外地游客而言则是认识杭州、亲和杭州的视觉入口,就像杭州独特的西湖、雷峰塔、六和塔、钱塘江、胡庆余堂、楼外楼一样。
第二,杭州城市文化是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与时代文化的呼应与融汇,其墙文化、墙绘的创意设计应着眼于、落脚在这种呼应和融汇中,既不必完全被历史文化所埋没,也不应抛开传统片面追求时代政治精神,即使这种时代政治精神多么先进。强调这一点,是为了充分记取过去极左政治那种完全从政治功利出发而彻底背弃历史文化传统的教训,就这方面说,墙绘也可以说“古已有之”,抗战时期的“街头诗”、“街头画”,新中国以来刷在墙体上的政治标语,特别是“文革”时期登峰造极的墙头“大批判”宣传栏,有些是时代政治的迫切需要,有些却是所谓路线斗争的宣传工具,前者是非常时期鼓舞人们斗争精神的利器,后者却不但污染了环境,更污染了人们的精神。在进入和平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那种简单的、偏颇的政治性、口号式的宣传理当让位于文化的、艺术的熏陶。
第三,杭州城市文化的载体应该是美的、艺术的,其墙文化、墙绘的创意设计亦应着眼于此,不能使之沦落于单纯的、粗糙的时代精神的传声筒,当前尤其要注意不要使墙绘沦为政绩工程的手段和城市开发、经济增长的工具。应从城市建设宏观规划的角度科学规划、精心设计每一处墙体的文化内涵与艺术表现。目前,“城市文化墙创意设计大赛”活动的组织形式就不错,至少,它能在最大范围内和较大程度上吸引艺术家们的参与,调动艺术家们的积极性,遴选出数量较多、质量较高的墙绘艺术设计,从而为文化墙工程的实施创造较为充分的条件。
(作者系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文系主任)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pF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