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案例》,欢迎阅读!
第五章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 案例1:“木桶”里的教育
一只木头容量的大小并不是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头。于是,人们常常以此比拟教育教学:一个班级就像一只木桶,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取决于表现最差的学生,以此类推,一个学生最薄弱的方面,就是他的“短板”。 对任何理论都要有所辨析,不能不经分析地“拿来”。这这些对木桶理论的运用中,潜台词是: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应该是一样高的“木板”,每个学生都应平均发展,争做全才、通才。换句话说,是把所有的学生变成一批又一批的“标准件”。
由此联想到许多著名人物。他们小时候的表现不够好:牛顿小时候智力平常,小学校长提到班上成绩不好的学生,总少不了他;拿破仑读小学时不能正确拼写,行为语言不通顺,字写得也很糟糕,老师和家长都认为他不会有出息;富兰克林念小学时,算术常常不及格;爱迪生曾因学习成绩不好而被学校拒之门外......按照通俗的“木桶”理论逻辑,这些人在学校里无一不是班里的一块短板,但他们后来却发展成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著名人物。 思考:如何理解全面发展的含义?如何处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案例评析:在相同的环境中,一棵树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一片树叶都是唯一的。同样的道理,每个学生的成长发展也不尽相同。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幼儿园全面发展是在幼儿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幼儿个体实现富有个性的发展。平均发展是幼儿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均等,发展的规格统一,就像案例中制作木桶的木板,每块木板都要一样长。幼儿全面发展教育应注重德智体美诸方面的教育要相互渗透,注重幼儿各方面发展的和谐与协调,不可各自孤立地发展。我们不能否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非得让鱼儿学会飞翔,鸟儿学游戏。 案例2:神圣的体操比赛
某幼儿园进行全园体操比赛,各年龄斑参加,并评出一二三等奖,比赛时请家长观看。各班老师为了获得好名次,每天花大量时间训练幼儿做操。训练时,老师对做操规范的幼儿进行表扬,对做操不规范的幼儿进行批评,并留下训练,直到做操规范为止。 思考:你觉得该幼儿园老师的做法是否合理?幼儿体育应注意什么问题。
案例评析:首先,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内容选择要依据幼儿年龄特点,体操活动适合幼儿园中大班,而不适合小班孩子,并且小班不宜开展竞争性的活动。案例中幼儿园没有认真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各年龄班幼儿都参加体操比赛的做好欠妥。其次,由于幼儿各器官发育尚未完善,幼儿园不能过度开展专门的技能技巧训练,更不能以比赛、表演等名义来进行有伤幼儿身体的活动。所以,幼儿园体育设计要注重激发孩子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不仅仅在于让幼儿掌握体育的技能技巧,更不能以比赛、表演为自己争荣誉为目的而伤害孩子的身心。幼儿园体育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幼儿身体素质,我们只能把幼儿基本动作练习作为一种途径和方式,而不能作为幼儿体育的最终目的。 案例3:认识蔬菜
一位教师在组织幼儿认识蔬菜的活动时,在黑板上挂上青菜、西红柿等图片,并告诉幼儿它们的名称、特征和用途。另外一位教师则带领幼儿到附近菜农的地里参观菜农是如何播种、施肥和浇水,并让幼儿在班级的自然角种上蔬菜,进行管理,做好观察记录。
思考:哪位老师的做法更好?给你什么启示?我们在对幼儿实施智育时应注意什么?
案例评析:第二位老师的做法好,因为这位老师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懂得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组织智育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各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直观手段吸引幼儿注意力,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体验,丰富他们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获取知识和技能,促进幼儿的发展。
案例4:特长班——幼儿园教育的另一个“战场” 本应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的幼儿园,早就教起了识字课和算术题。更多的孩子为了成为特长生,被迫放弃了儿童的欢乐和自由,被家长绑上了艺术教育的战车——学琴、学画、学书法、学舞蹈,然后考级考证......不合时宜的过度开发使孩子“少年老成”,过早地体会了学习之苦,失掉了学习的乐趣。
思考:你如何看待幼儿园的“特长”教育?
案例评析:幼儿教育“小学化”违反了《纲要》的要求,背离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利于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这样的超前过度的“小学化”教育,产生了诸多弊端:(1)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3-6岁幼儿处于成长发育阶段,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会使大脑疲劳,神经系统受到伤害,影响幼儿身体发育。(2)抑制幼儿的个性和社会性培养。游戏是孩子们之间学习和互动交流的基本方式,过早地对幼儿进行小学模式的知识灌输,掠夺他们美好的自由空间,控制他们的个性思维和行动,会使孩子缺少了必要的交流、合作、体验,导致幼儿的个性和社会性很难健康发展。(3)长期枯燥的学习和考试导致孩子产生厌学和抵触情绪。(4)学前教育的“小学化”背离了幼儿教育的规律和原则,只重视单方面智育的发展,忽视了非智力方面的发展,导致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短视做法只能带来短暂的优势,根本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孩子过早上完小学课程,导致孩子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再加上幼儿园教的小学知识不够规范准确,今后纠正起来很困难。 要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只有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将童年还给孩子:家长要转变观念,幼儿教师要提高专业素质,政府及教育部门要加大监管和支持力度。 案例5:穿上漂亮衣服看姥姥
一天傍晚,一位年轻的母亲要其5岁的孩子把身上的衣服换下来洗一洗,孩子不肯。母亲先是以糖、饮料哄,不行;又说不脱下就要打,孩子一天便跑了。恰巧一位来访的幼儿园老师见状,想起孩子说过常去姥姥家,便过去抱起孩子,亲切地问:“星期天你还想去姥姥家吗?”“我们每个星期天都去”。“姥姥喜欢你吗?”“姥姥最喜欢我”。“你把衣服脱下让妈妈先洗,到星期天穿上又干净又漂亮的衣服去,姥姥一定更喜欢你。”孩子便高兴的将衣服换下交给妈妈了。
思考:如何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德育方法有哪些?
案例评析:该案例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所采用的是积极诱导法。老师用耐心的态度、温和的语气,借助孩子为了得到姥姥喜欢这一纯真的心理需求,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换下脏衣服。幼儿喜欢得到表扬,不喜欢受批评惩罚。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方法选择上,应以正面教育为主,辅之以纪律约束。要让幼儿积极愉快地接受道德观要求,主动履行到的规范,而不能随意批评、侮辱和打击孩子。 案例6:舞台上的“小大人”
镜头1:电视里正在播放幼儿歌舞大赛节目。上场的孩子不仅化着非常成人化的妆,而且衣饰也非常成人化,小女孩穿着露背装、高跟鞋,看上去简直像一个微型的成年人。孩子们唱的歌也是成人喜闻乐见的流行歌曲。小选手们载歌载舞,评委打出高分,主持人盛赞他们是小帅哥、小美女,赛场上的家长和观众们非常满意地看着孩子们的表现,几乎没有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孩子们的表现美吗? 镜头2:倩倩是歌4岁的小女孩,非常健康可爱,可是最近她总是嚷嚷要减肥,饭也不好好吃,甚至要求妈妈给她买减肥药,因此人变得很没有精神,参加各种活动都不积极。老师把情况反映给家长,家长虽然担心,但她的妈妈非常理解,认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思考:用美育的知识分析案例中的现象
案例评析:孩子除了模仿成人的语言、行为外,还模仿成人对事物的判断。成人表现出的审美倾向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成人不加区分地把成人的审美标准套在孩子身上。其次,教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sb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