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装备保障理论前沿问题与信息化技术研究》,欢迎阅读!
装备保障理论前沿问题与信息化技术研究
【摘要】装备保障伴随着装备建设发展和战争形态演变而不断发展。当前,在信息化战争和信息化装备保障需求的“双重牵引”下,在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双重推动”下,装备保障思想不断创新,装备保障资源进一步拓展,装备保障手段快速更新,生产并形成了一系列装备保障理论前沿问题。
【关键词】全系统保障;军民融合保障;精确保障;一体化保障
一、全系统保障
全系统保障,是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保持和发挥装备系统这一保障对象的整体效能,以达到最佳的保障目标。按层次划分,装备全系统保障主要包括:单一装备系统、部队建制装备系统和各军兵种装备系统的综合兵种。其中,单一装备系统通常有机械、动力、火力、指挥控制、电子信息等部件或系统组成,需要实施不同专业融为一体的综合保障。部队建制装备系统通常由主战装备、电子信息装备、保障装备组成,需要实施不同种类、不同专业的综合保障。对于种类齐全、系列配套的各军兵种装备系统,则需要实施打破军兵种界限、发挥各军兵种装备技术优势的一体化保障需要强调的是,装备数量上的增减,并不会引起装备保障专业种类的变化,只需要增减装备保障力量规模;而装备种类上的增减,则直接引起装备保障专业种类的变化,造成装备保障任务范畴的增减。
1、全系统保障具有时代特征。机械化战争时期,装备保障对象是作战平台与武器弹药构成的装备系统,保障内容是适应机动力、火力、防护力需要的“物质与能量”的技术保障,保障目标是建立装备“种类与数量之和”的规模型装备系统。信息战争时期,电子信息装备成为信息化装备系统的要素和纽带,装备保障对象是以电子信息装备为核心、由信息化作战平台和精确弹药组成的装备系统,保障内容是满足信息力、精确火力、机动力、防护力需要的“信息、物质、能量”的一体化保障,保障目标是建立装备“信息种类与数量之积”的效能型装备体系。
2、全系统保障具有平战之分。平时的装备体制主要包括装备的种类、型号、作战使命和主要战术技术性能、编配对象、配套和替代关系等,装备保障的专业性、建制性、稳定性较强。未来作战的基本形式是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是装备体系与体系的对抗。参战装备系统是在平时装备体制的基础上,根据参战力量和作战任务的需要,临时调整配备建立的装备系统。因此,根据“木桶理论”,平时与战时装备系统建立的着眼点具有很大不同:平时是着眼各装备子系统的“最长”处弥补“短板”;战时则是着眼各装备子系统的“最短”处发挥“长板”。
战时,参战装备体系是动态变化的,由此对装备保障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战前,要以各种参战装备的综合保障为主,确保形成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技术状态良好的参战装备体系;战中,要以保障参战装备体系的“短板”为重点,尽量保持参战装备体系的相对完整;战后,要根据战局变化和作战任务调整,及时保障建立新的装备体系,以适应新的作战体系对抗的需要。
3、装备保障系统性要素成为保障力形成的基础和前提。信息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广泛运用于武器装备,装备系统的作战效能大大提高,尤其是信息网络使侦察监视能力、指挥控制能力、精确打击能力,以及机动、防护和保障能力相融合,形成了一种基于效果的作战体系,也使战争的制胜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即由消耗敌有生力量与物质基础,转变为控制和瘫痪敌作战体系,使敌人丧失整体抵抗能力。这就要求装备保障系统必须有机融入基于效果的作战体系,以保障装备系统发挥最佳的作战效能。
二、军民融合保障
军民融合保障,是指依托国家经济技术基础,建立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装备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地方经济、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合理运用民兵、预备役部队的优长,增强高新技术装备保障能力,提高装备保障建立整体效益。当代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使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结合面越来越广、融合度越来越深。实行军民融合保障,已成为世界各国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质量效益的重要举措,也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军装备保障建设的必然选择。
1、集中统一的装备管理体制是军民融合保障的前提。一方面,信息化装备客观要求将装备全寿命过程各阶段有机衔接、融为整体,实现信息共享、技术互联、关系衔接,切实将军队内部的“独立保障”转变为装备全寿命“开放型”的保障关系。另一方面,将装备科研、生产、试验作为装备保障的“源头”,完善装备保障“前伸”管理体制,可充分发挥其技术、人员和实施等资源优势,为装备保障提供强有力的基础和依托。
2、开发交融的装备保障体系是军民融合保障的基础。在装备保障技术方面,有两个重要的“源头”:一是装备科研生产技术的“顺延”;二是其他先进装备保障技术的“嫁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装备科研生产技术与装备维修技术部分重叠,也就形成了利用地方装备保障资源的技术基础。在装备科研生产阶段,减少装备种类型号就是从源头上减少部队装备保障任务。因此,既要坚持兼容,缩小民用与军用装备的减少差异,又要坚持基本型系列发展的原则,提高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程度。在装备维修阶段,既要保证部队拥有足够的维修能力,又要向地方装备维修企业开放,建立军民结合的装备维修保障机制。这样,平时通过部队装备维修任务牵引建立军地之间的保障关系,战时运用地方装备保障资源完成部队装备维修任务,从而形成良性的军民融合保障机制。
三、精确保障
精确保障,是指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精确预测保障需求,精确运用各种保障手段,精细而准确地筹划和运用装备保障力量,以实现适时、适地、适量的装备保障。其主要目标是:以最少的保障资源满足装备保障需求,以最低的风险和代价实现最低保障效益。在精确保障理论生产过程中,信息系统和信息化装备是基础,装备保障的高消耗和高价值是内因,信息化作战装备保障需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k0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