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雁门太守行》,欢迎阅读!

雁门太守行1
②
李贺2
黑云压城3城欲摧4,甲光向日金鳞开5。 角6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7。 半卷红旗临易水8,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9上意,提携玉龙10为君死。
1.选自《李贺诗歌集注》。雁门太守行,乐府曲名。
2.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3.黑云压城: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4.城欲摧:城墙仿佛将要坍塌。
5.甲光向日金鳞开: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 6.角:军中号角。
7.塞上燕(yān)脂凝夜紫: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燕脂:燕脂,色深红。此句中“燕脂”“夜紫”皆形容战场血迹。 8.易水:河名,发源于河北易县。战国时荆轲《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9.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为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
10.玉龙:指宝剑。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龙。
《雁门太守行》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掌握诗歌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味诗歌诗歌语言,领悟诗歌主题。
二、课前预习
1.读准字音,将重点字词的读音整理下来。
2.查找作者基本情况
3. 背景资料整理
4. 诗歌内容翻译(预习)
三、梳理诗歌内容
1. 请大家再读诗歌,找出战争发生的季节、时间、地点,填写到表格中。
2.小组讨论: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意,找出在这三个时间点下,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并概括事件,填写到相应的表格中。 答题格式如下:
首联“黑云......甲光......”的意思是...... 事件可概括为......
雁门太守行
李贺 季节( ) 时间
地点
事件
手法
情感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四、领悟情感
“为君死”是一种怎样的情感?请在诗句中找出能体现这种情感的词语并赏析,可以从词语运用和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例:黑云:黑云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是比喻敌军人多势众。“城欲摧”是用夸张手法表现敌军兵临城下,而且敌人兵力远超我方,气势宏大,给我方形成压力,守城形势紧张危急。这种情况下,我方将士迎战,就是做好准备随时牺牲,这是“为君死”的体现。
可选词语:压、摧、角声漫天、燕脂、夜、紫、半卷红旗、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黄金台、玉龙、为君死 五、感受李贺“鬼才”的魅力
战争历来是残酷的,在很多的诗词歌赋中都有对战争场景的描写,尤其是边塞诗。请同学们看看这些诗人是如何描绘战争场景的? 说一说这些诗歌和李贺诗歌有什么不同之处。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北朝民歌·《木
兰诗》
六、通过整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李贺诗中的美。 景物描写之美 事件讲述之美 颜色运用之美 表现手法之美
情感抒发之美
七、作业:请大家结合诗歌内容,加入自己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这首诗,不超过300字。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AC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