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英语先学会选择》,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英语先学会选择
作者:郑 凡 林 枫
来源:《中华家教》2009年第09期
目前,孩子学习英语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在学校内学习:二是在校外英语辅导班学习。所以,家长首先要学会帮助孩子选择学校、选择老师。
学校的选择
现在全国的英语学校众多,每座城市里,都会有数百所,规模大的学校如新东方,规模小的学校则数不胜数。面对众多的学校,家长很难选择。我的建议是,首先,要就近选择学校,选择有一定规模的学校;更重要的是征求孩子的意见,在孩子愿意的情况下,学习才会有效。另外,现在的小学已经越来越重视英语教学了,有的学校还聘请外教授课,因此,孩子在4岁之前,建议家长不要过早地为孩子选择外语学校学习。
教材的选择
现在全国小学生学的英语教材繁多,如《朗文Super Kids》、《新概念英语》、《LLL英语》、《阶梯英语》、《佳音英语》、《吉的堡英语》、《泡泡英语》等等,其实各个教材的词汇量和语法都很相似,没有大的区别。对于孩子来讲,有兴趣是最重要的。所以家长可以参考英语老师提出的建议,选择有品牌的国际化权威机构出版的教材,比如朗文、牛津这样的出版机构,以保证英语教材语言的科学性、纯正性,在印刷风格方面最好是孩子喜欢的教材。 据科学家研究,9岁前是儿童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这个阶段应以培养孩子的语言听说能力为主。为这个年龄的孩子选择英语教程,一定要选择听说内容丰富、安排科学合理、能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教材,不建议学习考试类教材。
教师的选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教的选择
家长不必特别关注老师是什么学历,要选择师范类学校毕业,学习英语专业,热爱英语教育,有爱心、责任心,发音标准,业务精,有现代意识的老师,另外选择的老师要有现代的教学方法,不传统,能够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兴趣和方法是学习任何学科的关键,孩子学习任何学科,都是先有兴趣,再有方法,没有这两个条件,学习任何知识都不会有好效果。
外教的选择
好的外教语音、语调纯正,且授课充满趣味,他们肢体语言的运用,表情的丰富展示,能引起孩子们对英语极大的兴趣,这是中教所无法替代的。我听过外教讲的关于颜色的一节课,他并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具演示教学,而是特意买了一双运动鞋,上面有七、八种颜色。上课时,他将鞋脱下来,指给学生看颜色,学生非常好奇,一堂课下来,孩子们学会了十几种颜色的表达方式。另外,能和外教进行英语交流,孩子就有成就感,记单词也相对容易。4~12岁是孩子的语音、语调、语感以及学习兴趣形成的关键期,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能跟随有责任心、业务精的外教学习英语,效果会更好。
孩子学习英语的现状及给家长的建议
家长很重视孩子的英语学习,但是许多家长不懂语言学习方法,只是把孩子送到英语补习学校上课,至于学得如何,家长不知道,也无法知道。很多孩子学习英语了,但效果却不好,大部分孩子英语听说不过关,学的是“哑巴英语”。还有许多孩子学习英语后,对英语产生厌倦,不喜欢英语这门学科。针对这些现状,我给家长下面几点建议。
建议一:英语程度不好的家长,首先应该做的是调整孩子的学习状态,家长不必担心自己不会英语就辅导不了孩子,只要帮孩子调整好状态,并及时鼓励即可。另外,可用简单的方法来配合孩子学习,比如,可以用一个单词“English”取代“英语怎么说”的意思,引导孩子尽量多说英语,然后鼓励孩子说:“你说的英语真棒!”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训练孩子每天大声读英语,每天坚持说英语、听英语,并和孩子一起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 建议二:英语程度好的家长,要切忌一点,不要过多地“辅导”,更不要为孩子当翻译。我曾经接触过许多会英语的家长,孩子对他们有较强的依赖性。我问一个问题,孩子就看着家长寻求帮助,所以,我建议会英语的家长,可以和孩子用英语交流,或者向他请教你读不准的单词,还可以和孩子每天一起读英语,一起听英语,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样一来,对孩子的学习会大有益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建议三:孩子学习英语过程中,家长要以鼓励为主,训练为主,坚持每天半小时读英语;还可以适当看一些英文光碟,课外读物有《迪士尼英语》、《英语童话故事》等,这是熏陶和信息输入的过程。
建议四:学习像吸收营养一样,健康来自于平时的生活方式。家长要知道,各学科都不是补出来的,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日常学习习惯,不能一味地补课,强迫孩子背诵单词、背诵课文,要经常鼓励孩子,使他们找到学习的成就感,才能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才能使学习有效果。
语言的学习需要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家长切不可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在10岁之前,培养孩子的语音、语调、拼读、兴趣、思维、基本沟通交流能力为主。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家长要淡化功利心,不要盲目攀比,让孩子参加无谓的考试、考证。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A7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