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和地位

2023-03-12 12:08: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和地位》,欢迎阅读!
人民代表大会,性质,地位,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和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曲折发展时期的三个阶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19541957) 1954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肯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的法律地位,从而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的正式确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会议又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重要法律根据这些法律产生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曲折发展时期(19571966) 由于受到左倾思想的干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7底开始,反右斗争和接着进行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使""的错误思想泛滥。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特别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受到干扰。主要表现在:属于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职权范围内的许多重大事项,不再提交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决定;全国人大的组织机构被不合理地精减压缩,使人大及


其常委会行使职权失去了组织保证;刚刚处于起步阶段的全国人大立法工作也几乎停顿下来,人大代表的权利难以得到保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受严重破坏时期(19661976) "文化大革命"1966年开始到1976年结束,在长达8年多的时间里,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除了没有通过立法程序废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外,使已经确定并得到初步发展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受到严重破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恢复和进一步完善时期(1976年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5

1979年以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得到恢复和逐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走上了正常轨道。1979年7月,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1978年宪法修正案。1982年12月,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现行宪法除了加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建设之外,对于健全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作出了许多新的规定

除制定和修改宪法以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还制定了一大批法律,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这些法律在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还审议和决定了国家的一些重大事项,包括若干个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计划、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等,促进了国家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围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逐步加强了对宪法、法律实施的监督和对行政、审判、检察机关工作的监督,保障了宪法和法律的贯彻实施,推动了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积极开展对外交往,增进了与外国议会和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促进了国家关系的发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学说的结果,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民的选择.同时,它又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密不可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9C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