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验研究及其拓展何以可能?——以郑杭生的“主体意识”概念为例

2023-06-08 15:39: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经验研究及其拓展何以可能?——以郑杭生的“主体意识”概念为例》,欢迎阅读!
郑杭生,中国,何以,主体,拓展
中国经验研究及其拓展何以可能?——以郑杭生的“主体意

识”概念为例

李秋祺;杨发祥

【期刊名称】社会建设》 【年(),期】2022(9)1

【摘 要】社会研究者是否具备“主体意识”,是提高中社会学本土化与国际化水平的关键。郑杭生认为,社会设立法度的责任意识、建设性的反省—批判意识、超越本土特色的竞争—发展意识等维度,是中国社会学主体意识凸显的表征。“为社会设立法度的责任意识”是社会研究者面向社会事实的基本立场,它要求研究者承担起探究社会发展方向的任务;“建设性反省—批判意识”是社会研究者面社会理论的基本素养,它要求研究者有选择地将自己文化传统和西方已有的理论成果应用到中国经验研究之中;“超越本土特色的竞争—发展意识”则是社会研究者面向国际同行的基本态度,它要求中国学者将“借鉴国外、跳出国外”当作目标,将中国经验研究转化为国际学术话语权,从而增强理论自觉的基本功力,正确总结“中国理念”,探索“中国道路”。 【总页数】11(P86-96) 【作 者】李秋祺;杨发祥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系 【正文语种】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可能"的何以可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辨析2.生命同根:伦理主体的拓展何以可能3.对话教学何以可能——教师的文化判断力与学生的主体意识4.伦理主体何以可能?

——从拉康主体理论看康德的自由概念5.口述史作为方法: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以新中国工业建设口述史研究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79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