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卧虎高山顶》导演阐述

2023-01-28 20:46: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盘龙卧虎高山顶》导演阐述》,欢迎阅读!
盘龙,山顶,阐述,导演


《盘龙卧虎高山顶》导演随笔



读高建群老师的小说《最后一个匈奴》给我的印象很深。书中那些生活在陕北高原上匈奴的后人们对爱恨、情仇是那样的鲜明,对革命的追求是那样坚定执着,你能感受到一种被冲击的力量。这本小说被改编成了电视剧剧本,高建群老师为她起了个名字,叫《盘龙卧虎高山顶》,这是陕北民歌中的一句歌词。

当李功达老师把这个剧本交给我时,既感动,又觉得这是一种天意。我母亲是陕北绥德人,我的童年在陕北度过,那十几年的生活与磨砺,都将成为这部戏的创作基础。在延安开创作研讨会时,我对高建群老师讲:“作为导演,我很荣幸地能拍摄这部作品,《最后一个匈奴》是我最喜欢的小说,她将带我寻找先人的足迹和自己的童年。

感谢几位编剧对剧本注入了更多的戏剧冲突和新的视角,他们所付出的心血为我们的拍摄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让我们充满了创作激情并深感责任重大。作为导演,如何利用影视段来提升剧中人物的思想精神,刻画人物性格,将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考验。

这是一部撕裂了的陕北高原风情画卷,是一部赞美生活在高原上坚守承诺、敢爱敢恨的陕北人的众生相图。他们骁勇彪悍、浓烈多情、信守承诺,为了改变命运在风沙漫天的黄土高原上生存、抗争;他们为了各自的信仰和目的,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演绎着不同的传奇人生。 这也是一部具有浓郁陕北高原文化特色的红色经典剧。为了中央红军能顺利进入肤施城(今延安市),使红军能扩编人员武装力量。剧中以杨作新、白玉娥、黑大头、赵学琴为代表的陕北后生、女子,从普通的农民成长为有觉悟、有认识的革命青年的过程。他们有着不同的追求、有着各自的信仰,在历史的大潮中,演绎着各自的精彩人生:杨作新外表柔弱,骨子里充满血性,对于共产主义信仰一往无前,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红军指挥员;白玉娥爱得热烈、敢作敢为,一碗凉水定终身,是个大情大义的女子;黑大头豪气冲天,生性好赌,和结拜兄弟杨作新肝胆相照,为了穷苦的百姓一赌定天地,他坚守承诺,不惜生命;赵学琴是个大户女子,爱情至上主义者,她分不清爱情与政治孰轻孰重,既做了她所能做的,也做了她最不该做的;呼延逵既是杨作新学生时的对手,也是杨作新政治上的敌人,他凭借着狡诈残忍成为陕北最年轻的县长,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杀亲灭师。

在创作上我们应当把握住:对西北题材不要总去展现那些见不得世面的精神状态和偏激行为,因为那不是西北人精神的主流,我们要通过思考找到新的表现视角。所以,我们的每个部门和演员要学会对艺术分寸的把握,多了解、感受陕北的地方语言和民俗风情,提炼生活,注重细节,争取达到能在剧中讲陕北普通话的水平,给人一种身临其境、入诗入画的感觉。我认为艺术要想象,要浪漫,要夸张,但思想和风格的追求应该植根于生活的基础之上,不能为了追求一种形式而在本质上歪曲了当地人的生活,让人不可信。本剧中出场人物众多,人物异彩纷呈,要“以人为本”,各有各的原则,需要我们始终把握。

剧中以杨作新等青年对共产主义的执着信念是尤为可贵的,他们带领各阶层民众共同追求共产主义的崇高品质是让人崇敬的,但我们也要特别注意描写他们作为普通人的感情世界,及委屈、愤怒、苦闷等常人所具有的心理状态。




《盘》剧中的高原人还蕴含着人性中许多很宝贵的品质。这些农民受着国民政府深重的压迫,没有文化连门上的对联也只是用碗画几个圆圈。但他们却有着自已的热情和诚信!就像剧中的土匪黑大头和杨作新之间的兄弟情,只要他们彼此答应了,认定了对方指引的革命方向,就不惜用自已的生命来兑现承诺!这就是西北汉子的豪气!既有像白玉娥、赵学琴这样的高原女子为了自已所爱的人而舍命相救、抵押亲生儿子的感人行为;也有像灯草那种以跳进黄河一死来表达情感与愿望的刚烈女子;还有舍命救主的张三和李四。此外,《盘》剧中还有代表反动势力的呼延奎和社会渣滓刘蝎子,前者的性格特征是阴险狡诈、残忍毒辣,后者则是为虎作伥、令人厌恶的小丑。

我们的摄影、美术角度要准确,不要把黄土高原拍得那么贫瘠,那么单调;要拍出高原那种沉稳与凝重的黄色,要用饱满而有气势的构图拍出大地母亲的温厚与博大。通过起伏的山峦和绵延的黄河,把高原上人民落后贫困的生活与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生命力拍出来!让观众清晰地看到并深刻地记住那些有象征意义的画面。全剧不用细腻的笔触,不是精雕细刻地处理光线,也不用轻巧精致的构图,而是大笔挥洒,大起大落,粗犷浓重,构成全剧的造型基调和造型风格

电视剧是给亿万观众观赏的,因此,我们必须考虑群众在喜闻乐见后产生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在剧中重点表现当年新政权的新风吹拂到这块大地上的人民群众中间时,苦难深重的高原儿女是怎样怀着强烈的向往追求光明和幸福的,要表现像杨作新这样的火星在闪烁,传播着新的革命思想,当渴望改变穷苦命运的农民和新的革命思想相结合后,就可以转化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他们就像一堆干柴,只须一点火星,就会成为燎原烈火。这才是我们创作者要展现的重点。之后,才能让观众相信拯救穷困万民的还要靠中国共产党!

我们现在的人,对于那个年代的事知道得太少了。因此特别需要我们以艺术的手段去展现那历史,告诉观众当时的革命者是怎样生活、怎样奋斗的。我们不做简单的忆苦,而是思考得更深刻。国家兴衰,匹夫有责,由此而延伸开去,不正是我们的责任吗!我想,这就是这部剧的现实意义所在吧。

导演:延艺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aJK.html

相关推荐